小说作品的整理与小说史料的考证——论胡适宋元话本小说的研究范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rrangement of Novels and the Research of Historical Data of Novels ——On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Hu Shi’s Song and Yuan Vernacular Novels
  • 作者:刘相雨
  • 英文作者:LIU Xiangyu;School of Litera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胡适 ; 宋元话本 ; 研究范式 ; 《京本通俗小说》
  • 英文关键词:Hu Shi;;vernacular novel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research paradigm;;Edition of Popular Stories from the Capital
  • 中文刊名:SXWL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8
  • 出版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v.39;No.31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交融背景下宋元话本小说研究范式的嬗变(1901—2016)”(17BZW104)
  • 语种:中文;
  • 页:SXWL201903007
  • 页数:8
  • CN:03
  • ISSN:33-1209/C
  • 分类号:2+46-52
摘要
胡适对宋元话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宋人话本八种序》《〈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等作品中。胡适考证了《京本通俗小说》各篇作品的成书时代,肯定了宋元话本小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胡适倡导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研究方法,扩大了白话小说的社会影响。胡适的研究也存在着假设太大胆而求证不够小心、盲信前人观点的缺憾。
        Hu Shi's research on the Song and Yuan vernacular novels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works of The Preface of Eight Vernacular Novels of the Song Dynasty, On the Water Margin, and O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Hu Shi verified the written time of the works of Edition of Popular Stories from the Capital, and affirmed the status and value of the Song and Yuan vernacular novels; Hu Shi advocat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bold assumptions and careful verification", thus expanding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vernacular novels. Nevertheless, such deficiencies exist in Hu Shi's research as too bold assumptions with insufficient verification, and blind belief in the views of the predecessors.
引文
[1]胡适.胡适文存:三[M].合肥:黄山书社,1996.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胡适.胡适文存:一[M].合肥:黄山书社,1996.
    [4]胡适.胡适文存:二[M].合肥:黄山书社,1996.
    [5]汪乃刚.宋人话本八种[M].上海:亚东图书馆,1928.
    [6]胡适.胡适口述自传[M].唐德刚,整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7]汪乃刚.宋人话本七种[M].北京:中国书店,1988.
    [8]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M]//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9]官桂铨.《湖海奇闻》是明人周礼的作品[J].学术研究,1982(6):51.
    [10]陈国军.周静轩及其《湖海奇闻》考论[J].文学遗产,2005(6):104-112.
    [11]高儒.百川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2]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3]陈益源.古代小说述论[M].北京:线装书局,1999.
    [14]王国维.戏曲考原[N].国粹学报:第50期.1909(5):1.
    [15]王国维.曲录[M].晨风阁本.
    [16]王国维.观堂别集[M].赵万里,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59.
    (1)《金虏海陵王荒淫》有叶德辉丁巳(1917)闰二月春分《郋园跋一》和丁巳夏五再记《郋园跋二》,称“此《京本通俗小说》中之二十一卷”。
    (2)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提到日本学者诸桥辄次访问叶德辉时,亲自得到了该书的木版宣纸本两册,内封面有“己未孟冬照宋本刊”(己未即1919年),为叶德辉的家刻本。该版本笔者未曾见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版本署“乙丑孟夏照宋本刊”。见长泽规矩也著、汪乃刚翻译《京本通俗小说与清平山堂》,《宋人话本七种》,中国书店1988年据亚东图书馆1951年版影印,第5-6页。
    (3)胡适等人在文章中提到的书名为《也是园书目》,笔者以“也是园书目”为关键词从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结果为零,以“也是园藏书目”为关键词检索到许多条。因此,本文引用胡适文章时用《也是园书目》,笔者自己叙述时用《也是园藏书目》。
    (4)胡适《〈三国演义〉序》(1922年5月)“文学的技术最重剪裁。会剪裁的,只消极力描写一两件事,便能有声有色。《三国演义》最不会剪裁;他的本领在于搜集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因为不肯剪裁,故此书不成为文学的作品”,见胡适《胡适文存》二集卷四,黄山书社1996年,第543页。
    (5)胡适虽然写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论文,但是涉及《红楼梦》艺术价值的部分却很少,可参看胡适《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另外,胡适在1960年11月20日《致苏雪林》的信中说,“我写了几万字考证《红楼梦》,差不多没有说一句赞颂《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的话”。参见胡适《胡适全集》第26卷《书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18页。
    (6)笔者认为,胡适对“说话四家”的分类可能是由于他对《都城纪胜》《梦粱录》相关记载的误读,他注意到了“傀儡”和“影戏”都是演述“话本”的,但是演述“话本”的不一定都属于“说话”艺术。
    (7)1922年5月,胡适写《三国演义序》时曾特意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不及一一注出,特记于此。”(胡适《胡适文存》二集卷四,黄山书社1996年,第543页)也就是说,胡适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正式出版之前,已经有了《小说史讲义》的稿本。
    (8)“有系统地整理出来的本子”意思是包括:一、本文中一定要用标点符号;二、正文一定要分节分段;三、(正文之前)一定要有一篇对该书历史的导言。见胡适口述、唐德刚整理翻译的《胡适口述自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8-249页。
    (9)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对章回小说的考证来完成的,宋元话本小说的考证也是胡适这一系列工程的组成部分。见胡适口述、唐德刚整理并翻译的《胡适口述自传》,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8页。
    (10)这12种杂剧分别是: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纪君祥《赵氏孤儿》、石君宝《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孟汉卿《张鼎智勘魔合罗》、孔文卿《东窗事犯》、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郑光祖《辅成王周公摄政》、无名氏《张千替杀妻》、无名氏《小张屠焚儿救母》。
    (11)笔者看到的《也是园藏书目》版本包括:章和跋十卷抄本,善本书号:14702;刘履芬校本,善本书号:14676;鲍廷博校本,善本书号:08123;周星诒校本,善本书号:02795;翁心存校本,善本书号:02801等。
    (12)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1-12页;马廉1927年4月25日日记,《隅卿日记选钞》,见《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第283页。
    (13)在“晨风阁丛书”中的《戏曲考原》中,王国维删去了这段论述。胡适注意到了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但是他没有论及王国维删去这段论述的原因。笔者认为,王国维删去此段论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他意识到这段论述有错误,因而删去;另一种是他认为这段论述放在此处不合适,因而删去。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4)“晨风阁丛书”是沈宗畸于宣统元年(1909)辑校刊刻。丛书共收书23种48卷,多为旧抄本或稿本。
    (15)马幼垣、马泰来《〈京本通俗小说〉各篇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清华学报》(台湾)1965年7月第五卷第一期,第19-44页。胡万川《〈京本通俗小说〉的新发现》,1977年10月《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第十卷第十期;苏兴《〈京本通俗小说〉辨疑》,《文物》1978年第3期;苏兴《再谈〈京本通俗小说〉的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