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Ancient Tea-horse Trail
  • 作者:凌文锋 ; 罗招武 ; 木霁弘
  • 英文作者:LING Wen-feng;LUO Zhao-wu;MU Ji-hong;
  • 关键词:茶马古道 ; 交通网络 ; 交流互动 ; 商帮组织
  • 中文刊名:YSH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 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5-20
  • 出版单位:云南社会科学
  • 年:2018
  • 期:No.223
  • 语种:中文;
  • 页:YSHX201803015
  • 页数:11
  • CN:03
  • ISSN:53-1001/C
  • 分类号:102-111+192
摘要
茶马古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呈现多学科参与、多方法综合运用的特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田野调查资料已得到了深入分析,涉及了概念辨析、时空分布、物资贸易与商帮组织、文化交流、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内容。但以交互性和流动性作为茶马古道的核心来看的话,商帮与地方社会的利益博弈等互动,茶叶等商品对沿线不同群体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认同,今日西南地区人员与物资的流动引发的类似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情况又如何等问题,仍亟待进一步深入。
        Researches on the Ancient Tea-Horse Trail have gained plenty of achievements,involving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and approaches.Historical records,discoveries from archeology and field researches have been discussed thoroughly.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Tea-Horse Trail include its concept definition,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goods and materials,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and merchants,culture communication,it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in nowadays and so on.Taking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Ancient Tea-Horse Trail,we will find that there are still a few questions to be considered more deeply,such as the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aravans and local societies along the trail,the meaning of goods to consumers along the trail and the psychology recognition triggered by these goods,and how about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caused by the flow of goods and touris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引文
(1)陈炎:《略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研究》1982年第3期。
    (2)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编后记”,第275-276页。
    (3)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蠡测》,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75-200页。
    (4)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页。
    (1)龙建民、唐楚臣:《南方丝绸之路与西南文化》,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245-258页。
    (2)杨海潮:《茶马古道:地方性的民间视角》,《思想战线》2016年第6期。
    (3)杨海潮:《茶马古道:地方性的民间视角》。
    (4)木霁弘、陈保亚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页。
    (5)周重林、凌文锋:《茶马古道20年:从学术概念到文化符号》,《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
    (6)桑秀云:《蜀布邛竹杖传至大夏路径之蠡测》,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75-200页。
    (7)童恩正:《试谈古代四川与东南亚文明的关系》,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0-29页。
    (8)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01-115页。
    (9)江玉祥:《古代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简论》,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30-41页。
    (10)罗开玉:《从考古资料看古代蜀、藏、印的交通联系》,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47-60页。
    (1)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
    (2)陆韧:《高原通途---云南民族交通》,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邓廷良:《西南丝路:穿越横断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木霁弘、陈保亚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第4页。
    (5)木霁弘、陈保亚等:《“茶马古道”文化论》,李子贤编:《文化·历史·民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80-197页。
    (6)李旭:《茶马古道》,《雪域文化》1993年秋季号。
    (7)木霁弘:《马古道考察纪事》,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15页。木霁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8-31页。
    (8)陶德臣:《外销茶运输路线考略》,《中国农史》1994年第2期。
    (9)陶德臣:《大西南茶叶运销路线考》,《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
    (10)周重林、凌文锋等:《茶马古道的范围与走向》,《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第4期。
    (11)谢兴鹏:《漫谈北川的茶马古道》,《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2期。刘超:《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茶叶贸易与区域社会关系研究》,《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2)郑治民:《初探普洱市境内茶马古道形成、分布及现存遗迹》,见《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63-67页。
    (13)张梅:《生民通边---又叙思茅澜沧茶马古道》,见《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第72-74页。
    (14)任海芬、杨政翠等:《茶马古道南涧境内线路初考》,见《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第129-132页。
    (15)徐学书、喇明英等:《四川茶马古道的路网体系及其文化价值》,《见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第178-185页。
    (16)李林辉:《从吉隆县发现的文物,谈古道吉隆线路》,见《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第244-238页。
    (17)邓启耀:《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18)曾庆芳:《凤庆鲁史---山背后的茶马驿站》,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19)木霁弘:《马古道与鹤庆》,《鹤庆》2005年第2期。
    (20)张文:《剑川: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重镇》,《中国西部》2005年第9期。
    (21)陶宏:《“茶马古道”上的盐务重镇---盐井乡》,《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5期。
    (22)高发昌:《茶马古道上的嶍崆古镇》,《版纳》2005年第5期。
    (23)陈丹:《茶马古道边贸重镇---亚东》,《中国西藏》2007年第1期。
    (24)徐仲林:《邛崃---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2期。
    (25)康力、杨怡:《沙溪: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中国审计》2003年第2期。
    (26)[美]艾梅霞:《茶叶之路》,范蓓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
    (27)邓九刚:《茶叶之路》,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
    (28)郑国穆:《甘肃陇南地区有关“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的初步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2011年第16期。郑国穆、韩华:《甘南藏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鲁东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郑国穆:《甘肃陇东地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考察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陈保亚、袁琳:《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北方茶马古道》,《思想战线》2015年第1期。
    (2)木霁弘:《茶马古道的起点?》,《影响力》2006年第10期。
    (3)马存兆:《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4)赖敬庵、杨超然:《丽江工商业资料》,《丽江文史资料》(第三辑),内部资料,1984年。
    (5)周智生:《茶马古道上的纳西族“藏客”起源探析》,《西藏研究》2009年第5期。
    (6)[日]藤泽义美:《古代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滇缅路为中心》,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63-174页。
    (7)童恩正:《试谈古代四川与东南亚文明的关系》,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0-29页。
    (8)任乃强:《中西陆上古商道---蜀布之路》,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01-115页。
    (9)季羡林:《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历史研究》1955年第4期。饶宗颐:《蜀布与Cinapatta---论早期中、印、缅之交通》,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201-233页。陈茜:《川滇缅印古道初考》,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28-158页。
    (10)孙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几个问题》,《四川文物》2012年第1期。
    (11)格勒:《“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中国藏学》2002年第3期。
    (12)敏塔敏吉:《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13)韩海华、周斌星:《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茶叶》2008年第3期。
    (14)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7页。
    (15)陈保亚:《论茶马古道的起源》,《思想战线》2004年第4期。
    (16)陈保亚:《陆路佛教传播路线西南转向与茶马古道的兴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7)陈保亚:《茶马古道与盐运古道、丝绸之路的关系---基于词与物的古道类型学研究》,《思想战线》2016年第6期。
    (18)周智生:《茶马古道上的纳西族“藏客”起源探析》。
    (19)汪锋:《从汉藏语言比较看茶马古道的演化---以汉、白、彝语比较为基础》,《思想战线》2016年第6期。
    (20)李飞:《茶马古道的生命周期与空间演化研究》,《中国名城》2017年第1期。
    (1)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6页。
    (2)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9页。
    (3)蓝勇:《南方丝绸之路》,第35-50页。
    (4)桑秀云:《蜀布邛竹传至大夏路径的蠡测》,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75-200页。
    (5)童恩正:《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0-29页。
    (6)江玉祥:《古代中国西南“丝绸之路”简论》,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30-41页。
    (7)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5-50页。
    (8)陈椽:《茶业通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第37-38页。
    (9)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农业考古》1991年第4期。
    (10)镜湖:《茶之源与茶文化的传播》,《思想战线》1995年第4期。
    (11)王晓燕、李宝刚:《20世纪茶马贸易研究综述》,《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2)蓝勇:《南方丝绸之路》,第35页。
    (13)陈保亚:《论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从词与物的传播说起》,《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陈保亚:《茶马古道与盐运古道、丝绸之路的关系---基于词与物的古道类型学研究》。
    (14)申旭:《茶马古道与滇藏川印贸易》,《东南亚》1994年第3期。
    (15)陈保亚:《论茶马古道的起源》。
    (16)施次鲁:《福春恒的兴起发展及其没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27页。
    (17)解乐三:《庆正裕商号回忆录》,《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28-45页。
    (1)杨克诚:《永昌祥简史》,《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46-104页。
    (2)马泽如:《云南原信昌商号经营概况》,《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0-95页。
    (3)张相时:《云南恒盛公商号史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49页。
    (4)马伯良.《云南回族商业巨擘兴顺和号》,《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50-56。
    (5)马伯良:《云南永义昌号》,《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57-62页。
    (6)姜一鹏:《我所知道的吉庆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0-282页。
    (7)李旭:《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8)王明达、张锡禄:《马帮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9)王志芬:《普洱茶的兴盛与近代云南马帮》,《农业考古》2003年第4期。
    (10)马存兆:《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薛祖军:《大理地区喜洲商帮与鹤庆商帮的分析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刘云明:《清代云南商人资本的运动》,《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3)李旭:《遥远的地平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李旭:《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周智生:《商人与近代中国西南边疆社会》,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5)周智生:《茶马古道上的纳西族“藏客”起源探析》。
    (16)周智生:《历史上的滇藏民间商贸交流及其发展机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17)凌文锋:《茶马古道与“牵牛花”网络---茶叶与滇藏川的文脉化研究》,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18)刘超:《民国时期北川地区的茶叶贸易与区域社会关系研究》,《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9)李城葆:《近代云南回族马帮商人与回族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0)杨福泉:《略述丽江古城及茶马古道上的“房东伙伴”贸易》,《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21)[日]藤泽义美:《古代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以滇缅路为中心》,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63-174页。
    (1)陈茜:《川滇缅印古道初考》,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28-158页。
    (2)汶江:《试论道教对印度的影响》,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78-87页。
    (3)史占扬:《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四川民族初探---四川东汉崖墓文化中的民俗和宗教》,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116-127页。
    (4)龙建民、唐楚臣:《南方丝绸路与西南文化》,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245-258页。
    (5)龙建民、唐楚臣:《南方丝绸路与西南文化》,见伍加伦、江玉祥编:《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第245-258页。
    (6)木霁弘、陈保亚等:《“茶马古道”文化论》,李子贤编:《文化·历史·民俗》,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80-197页。
    (7)木霁弘:《茶马古道文化》,《西南文化之旅特刊》,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04年,第12-19页。
    (8)木霁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73-114页。木霁弘、胡皓明:《茶马古道上的文化特征》,韩金科主编:《第三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85-299页。
    (9)木霁弘、凌文锋等:《茶马古道》,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10)陈保亚:《茶马古道:横跨世界屋脊的文化传播纽带》,《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12期。
    (11)李旭:《茶马古道:横断山脉、喜马拉雅文化带民族走廊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12)向翔:《茶马古道与滇藏文化交流》,《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3)熊燕:《茶马古道上的宗教文化交流》,《今日民族》2006年第11期。
    (14)贡布多加:《清代康区茶马古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5)任福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16)马玉华:《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17)王建民:《中国民族学史》(上),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29-242页。
    (1)[英]戴维斯:《云南:联结印度和扬子江的锁链·19世纪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云南社会状况及民族风情》,李安泰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和匠宇、和铹宇:《孤独之旅: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和他在云南的探险经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美]埃德加·斯诺:《马帮旅行》,李希文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俄]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李茂春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光映炯:《茶马古道上的旅行者和旅游文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91页。
    (6)蓝勇:《南方丝绸之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
    (7)李绍明:《近30年来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1期。
    (8)王清华、徐冶:《西南丝绸之路考察记》,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11页。
    (9)木霁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
    (10)王川:《“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1)杨福泉:《西行茶马古道:滇藏之路探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李旭:《九行茶马古道》,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
    (13)陈保亚:《茶马古道:世界屋脊的终极征服》,《科学中国人》2011年第10期。
    (14)陈保亚、彭玉娟等:《走进银生诸茶山:探索滇藏茶马古道延伸的奥秘---词与物的田野考察》,《科学中国人》2012年第24期。
    (15)陈保亚:《百越走廊及其向茶马古道的转型---从词与物的传播说起》,《思想战线》2012年第6期。
    (16)陈保亚:《红河古道:欧亚南方走廊的一条枢纽通道---茶马古道上词与物的田野考察》,《科学中国人》2013年第11期。
    (17)陈保亚:《川黔桂茶马古道:西南入华南之第一通道---词与物的证据》,《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24期。
    (18)陈保亚:《佛茶海路:茶马古道之海路延伸---词与物的传播证据》,《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17期。
    (19)陈保亚:《草原茶马古道集散重镇:张家口---词与物的证据》,《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9期。
    (20)杨静茜、胡皓明、凌文锋:《茶马古道风情录》,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
    (21)杨福泉:《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1)魏小安:《世界级旅游绝品---关于“茶马古道”开发设想》,《中国旅游信息》2005年第4期。
    (2)石培华:《打造“茶马古道”》,《中国国情力》2002年第9期。
    (3)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西藏研究》2002年第4期。
    (4)罗世伟:《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2期。
    (6)刘小方:《世界遗产视野下的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兼论茶马古道的世界遗产价值》,《旅游论坛》2009年第2期。
    (7)周重林、杨海潮:《“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10年。
    (8)单霁翔:《保护千年古道,传承中华文明》,《四川文物》2012年第1期。
    (9)王丽萍:《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0)明庆忠:《茶马古道(云南段)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第4期。
    (11)叶永新:《关于“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12)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13)凌文锋:《重现的古道---茶马古道旅游景观及其人类学考察》,《西南学刊》2011年第00期。
    (14)唐建兵:《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西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5)魏小安:《世界级旅游绝品---关于“茶马古道”开发设想》,《中国旅游信息》2005年第4期。
    (16)石培华:《打造“茶马古道”》,《中国国情力》2002年第9期。
    (17)王川:《“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8)严岗:《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9)罗莉:《依托“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建立藏、川、滇“大三角”藏区旅游经济圈》,《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0)杨勇:《创建国家旅游品牌:茶马古道、三江并流、香格里拉、格萨尔王---川滇藏区域旅游经济圈构想的思考》,《西部中国》2002年第6期。
    (1)叶永新:《关于“茶马古道”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
    (2)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3)袁晓文、陈东:《茶马古道旅游开发及开发中的民族问题研究》,《思想战线》2015第3期。
    (4)杨晓星、朱明:《论茶马古道在丽江文化旅游中的开发》,《当代旅游》(学术版)2014年第5期。
    (5)杨慧、凌文锋:《游客“凝视”与丽江“茶马古道”》、《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论文集》,第20-28页。
    (6)张洁、杨桂红等:《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3期。
    (7)刘建峰、张洁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旅游论坛》2008第1期。
    (8)凌生金、张敏等:《昌都地区“茶马古道”旅游开发的思考》,《四川林勘设计》2006年第3期。
    (9)姚文璟、等:《基于茶马古道遗址的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为例》,《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2012年。
    (10)刘小方:《中国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杨福泉:《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
    (12)单霁翔:《保护千年古道,传承中华文明》,《四川文物》2012年第1期。
    (13)王丽萍:《遗产廊道视域中滇藏茶马古道价值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4)罗康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段)景观要素分析与保护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