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fluences of different hormones and additives on growth of potato seedlings
  • 作者:王艳平 ; 吴娥娇 ; 林紫薇 ; 谢家慧 ; 詹家绥 ; 杨丽娜
  • 英文作者:Wang Yanpinge;
  • 关键词:马铃薯 ; 组织培养 ; 添加物 ; 增殖 ; 结薯 ; 生根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6-20 20:09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200802)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11028
  • 页数:4
  • CN:11
  • ISSN:32-1214/S
  • 分类号:132-135
摘要
以马铃薯宾杰(Bintje)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马铃薯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外源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于组培苗增殖的激素配比为2.00 mg/L 6-BA+0.01 mg/L NAA,最适于其结薯和生根的激素配比为2.00 mg/L 6-BA+1.00 mg/L NAA。在培养基中添加马铃薯比添加香蕉更有利于马铃薯组培苗叶片的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100 g/L;在培养基中添加香蕉比添加马铃薯更可以促进马铃薯组培苗植株的横向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50 g/L。
        
引文
[1]韦莹.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薯形成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2]谭兴和,熊兴耀.我国马铃薯休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69-171.
    [3]邱敦莲.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加工及市场需求现状[J].四川农业科技,2004(3):6-7.
    [4]陈华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8):13-15.
    [5]郭燕枝.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19(1):29-36.
    [6]萌,罗其友,高明杰,等.马铃薯市场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马铃薯,2017,31(2):113-118.
    [7]谢从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
    [8]张玲.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9(1):88-90.
    [9]初麒,辜松,杨意,等.马铃薯组培苗气力引导式移植手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2):40-47.
    [10]刘小凤.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和病毒检测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11]Espinoza N,Estrada R,Tovar P,et al.马铃薯种质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保存和出口[J].中国马铃薯,1988(2):113-116.
    [12]萨如拉.马铃薯品种退化与防治方法[J].西藏农业科技,2008,30(3):32-33.
    [13]王勇,胡钧铭.马铃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8(8):12-15.
    [14]李清萍.马铃薯组织培养苗的标准化培育[J].中国马铃薯,2003,17(4):240-241.
    [15]柴岩.KT与NAA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0,4(2):7-9.
    [16]张晓翔.马铃薯组培脱毒技术[J].吉林蔬菜,2006(6):14.
    [17]田成津.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6):21-23.
    [18]金德博.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金线莲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24):89-90.
    [19]刘清,包英华,毛怡霏,等.细叶石斛离体快速繁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7(3):77-81.
    [20]陈东波,贾黄.铁皮石斛组培苗复壮培养基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6):52-54.
    [21]孙同高,林晓萍.铁皮石斛种子组织培养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32(6):40-43.
    [22]陈林丛.一种蝴蝶兰培养基:CN101857496B[P].2014-04-16.
    [23]陈尔,杨舒婷.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带叶兜兰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0):1730-1736.
    [24]汪旭.碧玉兰无菌播种快繁技术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7,30(3):12-14.
    [25]王飞.不同日本春石斛兰品种组培繁殖系数的差异[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9):118-122.
    [26]李荣轩.一种猴头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CN106278485A[P].2017-01-04.
    [27]王芳,黄坚,严成其,等.花旗马铃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77-1578.
    [28]凌永胜.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概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7(8):238-241.
    [29]鄢铮,郭德章.马铃薯试管苗组织培养及微型薯诱导技术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4,18(5):270-271.
    [30]王蒂.用组培法诱导试管微型薯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1991(4):193-198.
    [31]王美平,史宣杰.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36(3):280-283.张黛静,王艳杰,陈倩青,等.不同耕作方式与增施有机肥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库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128-13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