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双重困境与制度选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Misconducts at a University: Its Dual Predicaments and Right System to Choose
  • 作者:谢小瑶 ; 叶继元
  • 英文作者:XIE Xiao-yao;YE Ji-yuan;
  • 关键词:学术不端 ; 高校 ; 叠权式权力结构 ; 正当程序 ; 学术共同体
  • 中文刊名:NJ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宁波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7-30
  • 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年:2016
  • 期:v.53;No.232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重大课题(11JDXF001);;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及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XH1X1202)
  • 语种:中文;
  • 页:NJDX201604007
  • 页数:15
  • CN:04
  • ISSN:32-1084/C
  • 分类号:72-85+161
摘要
因为对学术不端行为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人们常将学术失范、科研伦理失范、学术腐败等概念混为一谈。高校在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由于缺乏正当程序以及统一的学术不端行为判定标准,往往陷入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困境:前者呈现出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的调查权、判断权及行政权之间的"叠权式权力结构";后者则体现为判定标准上的多重模式。这既不利于有效规范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权力,亦无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欲化解这些难题,应以正当程序的规范性要求改造"叠权式权力结构",防控查处中可能滋生的恣意;通过学术共同体制定判定标准,导引人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
        Due to the disagreement in people's knowledge of what is an academic misconduct,there is quite a confusion in defining academic misconduct, academic ethic anomie and academic corruption. In investigating and punishing these misconducts,a university may find itself in both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predicaments,for lack of a right system and a commonly accepted criterion for making a conviction of guilt in dealing with academic scandals. While there is an authoritative structure overlapped with authorities for investigation,convi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cedure,there are existing contradicting criteria for conviction making. The predicaments,on the one hand,are not conducive to an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ower exercised in investigating academic misconducts; On the other hand,they may not help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party involved.To find a way out,we must set up what can replace the "overlapping power structure"with normative requirements of a due system,which will keep away potential arbitrariness in investigation. The criteria accepted and enacted by academic community will help academic community to have a keen awareness of academic misbehaviours.
引文
(1)Integrity的译法颇多,包括但不限于忠实、率真、正直、诚信、坚固、完美、风骨、表里如一,等等。通过分析这些语义可以发现,其中有一核心意义是较为固定的,那就是要诚实。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的根本或者说道德底线。正因有诚实的规范性要求,才有Accountablitiy(责任)相对应,质言之,Integrity是Accountablitiy的基石。
    (2)在英文的语境下,学术不端有不同的表达,比如“Research Misconduct”“Academic Dishonesty”“Academic Misconduct”“Academic Offences”等;在中文的语词中,也存在不同说法,比如学术失信、学术越轨、科研不端等。
    (1)比如《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清华大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北京师范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等,皆从学术道德规范角度界定学术不端含义。另外,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分别编写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2010年)中对学术不端亦采取此定义。
    (1)科技伦理仅仅基于科技角度,难以涵盖所有学科,故我们认为,用科研伦理来称谓较为妥当。
    (2)详见罗志敏:《“学术伦理”诠释》,《现代大学教育》2012第2期;罗志敏:《是‘学术失范”还是‘学术伦理失范”——大学学术治理的困惑与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10第5期。
    (3)当然,一些高校对科研伦理失范进行了专门规定,故而,假如某一行为构成了科研伦理失范,那么,它同时也就违反了学校的规章纪律制度。如《上海交通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试行)》(2006年)第十五条规定,遵守科学伦理道德,凡涉及人类和动物为对象的实验,均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可能造成重大社会或生态环境影响的应用研究,须进行科学和伦理两方面的论证。
    (4)陈平原:《有感于学术腐败》,《学术随感录》,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5)有关行政与学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请参见李子江:《学术自由:大学之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79-181页。
    (6)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当下的学术体制环境下,还存现另一种所谓“纯粹学术权力腐败”情形,即学术权力行使者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身份侵占剥夺他人的学术资源,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报复。尽管纯粹学术权力腐败产生的危害不可忽视,但它并非是目前学术腐败中突出的部分。首先,它只属于小部分人所为,与行政权力胶合下产生学术腐败的普遍性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实施该行为更多的与研究者本人的道德品格、人身修为密切相关。
    (1)比如美国纽约大学制定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Institute Policy on Academic Dishonesty),规定查处过程包括了询问、预审、正式调查、惩戒、上诉等;麻省理工学院在《研究与治学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程序》中对学术不端处理包括了五个步骤:报告学术不端、质询、调查、调查报告、采取措施,等等。此外,美国公共卫生署(PHS)制定的关于处理由其资助的生物医学和行为研究或研究培训中的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调查处理程序,其过程包括:接受举报;对举报进行初步评估;进行初步核查以及正式调查;有关机构作出决定;科研诚信办公室(ORI)进行审核;PHS作出决定;被举报者可选择请行政法法官举行听证会;当发现存在不端行为时,执行由PHS作出的行政处罚。
    (1)尽管一些高校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学术不端的调查,然由于其是作为学术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决定了职责上的派生性,加之人员上的同构性,使得自身的独立性受到限制。
    (2)萨达卡特·卡德里:《审判为什么不公正》,杨雄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年,第63页。
    (3)吴坚:《高等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4)对于此观点的详细论述,详见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3-55页。
    (5)蒋寅:《治理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路与对策》,《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9期。
    (6)顾海兵:《中国的学术管理制度:问题与改革》,《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2期。虽然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对学术委员会的构成进行了比例设置,但并未根本改变学术委员会与校长/校务会议在人员组成上的重合问题。如第六条规定,学术委员会人数应当与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相匹配,并为不低于15人的单数。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
    (1)别敦荣:《把学术委员会落到实处》,《高教发展动态》(高教信息第9期),http://gjyj.hncj.edu.cn/info/1007/1131.htm。
    (2)郝孟佳:《李连生事件揭露历时4年,校领导曾说“放他条生路”》,《南方日报》2011年2月12日。
    (1)据我们调研,许多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都已采取了这一做法。
    (2)国外的如由iParadigms公司研发的Turnitin,由CrossRef与iParadigms共同开发的CrossCheck等都是反抄袭剽窃软件系统;国内的如清华同方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公司等开发的论文检测系统亦同属此系列。
    (3)张月红:《透过几种现象看学术不端》,《科学时报》2009年5月7日。
    (4)李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理性使用》,《学术界》2012年第12期。
    (1)参见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21-25页。
    (2)关于法律移植的不良后果,参见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黄金兰:《法律移植研究:法律文化的视角》,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35-237页。
    (4)《〈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教育部官网,http://moe.edu.cn/jyb_xwfb/s248/201604/t20160413_238121.html。由于《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已对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包含学术不端的结果评判)进行了界定,《办法》未再涉及。
    (1)从教育部社科类、科技类学风委学风办公室近五年来收到的举报情况来看,有近30%举报的诉求与此有关。
    (2)德国马普学会,全称为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是德国一所官方科学研究机构,总部设于德国慕尼黑,建于1911年,原名德国威廉皇家学会,1948年为纪念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创立者马克斯·普朗克而改现名。该学会为独立的、非营利的学术机构。经费主要由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提供。马普学会虽然为一所研究机构,但其建制与中国高校颇为类似,因此,其关于学术不端查处机制的设置值得借鉴。
    (1)Anne Victoria Neale,Justin Northrup,Rhonda Dailey,Ellen Marks&Judith Abrams,“Correction and Use of Biomedical Literature Affected by Scientific Misconduct,”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Vol.13,Iss.1,2007,p.18.
    (2)寇东亮:《学术权力:中国语义、价值根据与实现路径》,《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3)李子江:《学术自由:大学之魂》,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170-184页。
    (4)顾海兵:《中国的学术管理制度:问题与改革》,《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2期。
    (1)B.K.Redman and J.F.Merz,“Evaluating The Oversight of Scientific Misconduct,”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Polic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Vol.12,Iss.12,2005,p.160.
    (2)J.Knight,“Scientific Misconduct:The Rights of the Accused,”Issues in Science&Technology,Vol.8,Iss.1,1991,p.28.
    (3)L Keranen,“Assessing The Seriousness of Research Misconduct:Considerations For Sanction Assignment,”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Polic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Vol.13,Iss.2,2006,p.191.
    (4)Leas Terrence,Evolution of the Doctrine of Academic Absteutiou in American Jurisprudeuce,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989,p.76.
    (1)有关比例原则的详细论述,参见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201 -234页。
    (2)L Keranen,“Assessing The Seriousness of Research Misconduct:Considerations For Sanction Assignment,”Accountability in Research-Policies and Quality Assurance,Vol.13,Iss.2,2006,p.201.
    (1)复旦大学公开了该校三起学术不端行为案件的处理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参见《复旦大学通报三起学术违规事件引发热议》,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12/26/002555094.shtm)
    (2)美国化学学会1994年制定的职业规则,明确规定了化学研究人员对社会大众、化学科学、化学专业、雇主、雇员、学生及同行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1)《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列举了六种情形: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2)Nicholas H.Steneck,“Fostering Integrity in Research:Definitions,Current Knowledge,and Future Direction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Vol.12,Iss.1,2006,pp.60-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