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理想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郭俊霞
  • 关键词:代际关系 ; 理想型 ; 紧张程度 ; 交换强度
  • 中文刊名:QSZZ
  • 英文刊名:Seeker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10
  • 出版单位:求索
  • 年:2019
  • 期:No.311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当代中国农民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14YJC840009)
  • 语种:中文;
  • 页:QSZZ201901006
  • 页数:7
  • CN:01
  • ISSN:43-1008/C
  • 分类号:38-44
摘要
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家庭之变,首先要研究传统乡村代际关系形态,以形成对照。将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理想化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可抽离出理解和分析代际关系的两个维度:代际关系的交换维度和价值基础维度。依据上述两个维度建立的传统家庭代际关系模型,可以用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实践对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更可以用来分析当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从而深入认识转型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
        
引文
(1)钟晓慧、何式凝:《协商式亲密关系:独生子女父母对家庭关系和孝道的期待》,《开放时代》2014年第1期。
    (1)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4期。
    (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3-44页。
    (3)(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210页。
    (5)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家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湾南天书局2001年版,第216页。
    (1)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53页。
    (2)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家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湾南天书局2001年版,第241页。
    (3)贺雪峰、郭俊霞:《试论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5-6页。
    (2)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台湾南天书局2001年版,第51页。
    (3)潘光旦:《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5-136页。
    (4)典型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民间故事“梁祝”等。
    (1)详细讨论参见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39页。
    (1)贺雪峰:《论农民理性化的表现与原因》,《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