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社会的文体认同和文章四体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yle Identity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nd Its Four Kinds of Calligraphy
  • 作者:李德辉
  • 英文作者:LI De-hui;
  • 关键词:北朝 ; 文学 ; 诏令 ; 史传 ; 碑志 ; 书檄
  • 中文刊名:YCG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cheng University
  • 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基地;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运城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7
  •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6K033)
  • 语种:中文;
  • 页:YCGD201902002
  • 页数:9
  • CN:02
  • ISSN:14-1316/G4
  • 分类号:13-21
摘要
北朝由于时代、地域、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的原因,在文体认同和具体运用上跟南朝有明显的不同,跟当今的差异更大。最大的不同是文体选择性强,以诏令、史传、碑志、书檄为重要文体,文士的才情和成就主要集中在此四体上。发展的是社会急需的服务于时政的实用文体,对于体物缘情的诗赋既不擅长,也不重视。在文体选择和社会认可度上体现了鲜明的"切于时用"的时代特点,具有显著的乱世文学特征。
        
引文
[1]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M].刘跃进,讲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2]杨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辨,汉唐文学辨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胡旭.先唐别集叙录(卷三四、卷三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6]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8]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M].刘跃进,讲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9]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0]李延寿.北史(卷四○韩显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刘知几:史通卷九覈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2]章太炎:国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3]刘勰.文心雕龙注[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4]沈约.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5]刘峨:魏晋南北朝檄文的文体演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5).
    [16]令狐德棻.周书(卷四一,“史臣曰”)[M].北京:中华书局1971.
    [17]刘珍.东观汉记校注[M].吴树平,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