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变迁——以衢州徐偃王崇拜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hange of Folk Religions and Local Society:The Xuyanwang's Belief in Quzhou
  • 作者:郑俊华
  • 英文作者:Zheng Junhua;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 关键词:徐偃王 ; 信仰圈 ; 毛令公 ; 徐氏
  • 英文关键词:Xuyanwang;;Belief Circle;;Maolinggong;;Xu Family
  • 中文刊名:DFHY
  • 英文刊名:Local Culture Research
  • 机构:浙江海洋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地方文化研究
  • 年:2019
  • 期:No.37
  • 语种:中文;
  • 页:DFHY201901006
  • 页数:9
  • CN:01
  • ISSN:36-1322/C
  • 分类号:32-40
摘要
衢州徐偃王崇拜因龙游徐氏在当地的较早定居与繁衍而形成,韩愈撰写的碑记将徐偃王塑造成儒家仁义之君的典范,并确立了灵山徐偃王庙的祖庙地位。宋代以降,徐偃王信仰逐步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包括金、衢、严、处周边地区为核心的徐偃王信仰圈。明中叶以后,徐偃王祠庙内的神灵系统、祠庙的性质都出现微妙的变化。在乡村,徐偃王从神毛令公出现,且有取而代之之势;在城市,地方社会宗族化的背景下,衢州府城的偃王祠转变为徐氏宗祠。
        The Xuyanwang was worshiped by the the Longyou Xu family since they settled and multiplied in the local area a long time ago. The inscription written by the great Confucian scholar Han Yu shaped Xuyanwang into a model as a benevolent and righteous king, and established the Lingshan Xuyanwang Temple as the ancestral temple. 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Xuyanwang's belief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surrounding areas, forming a belief circle with Jinhua,Quzhou, Yanzhou and Chuzhou as the core. After the mid-Ming dynasty, subtle changes emerged in Xuyanwang's belief.In the countryside, the Xuyanwang's belief was replaced by Maolinggong's belief gradually; In the urban area, the Xuyanwang temple was transformed into Xu family's ancestor hall.
引文
(1)朱海滨:《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江汉论坛》2009年第3期。
    (2)张伟然:《湖南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第4期;张晓虹:《明清时期陕西民间信仰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期;林拓:《地域社会变迁与民间信仰区域化的分异形态》,《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3期;朱海滨:《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以浙江胡则神为例》,《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3)林美容:《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湾民间社会的地域构成与发展》,张炎宪编:《第三届中国海洋发展史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8年,第95-125页;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1)須江隆:《徐偃王廟考---宋代の祠廟に関する一考察》,《集刊東洋学》第69辑,1993年。
    (2)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7-159、174页。
    (3)徐玉龙:《史传与民间故事中的徐偃王故事研究》,《东华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第49-64页。
    (4)韩冠群:《亦祖亦神:古代江浙地区的徐偃王信仰》,《史林》2015年第2期。
    (5)贺喜:《亦神亦祖:广东雷州所见正统化下的礼仪重叠》,《新史学》第20卷第4期,2009年,第117页。
    (6)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安徽史学》2009年第4期;王昌宜:《明清徽州的汪氏宗族与汪王信仰》,《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
    (7)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3《氏族考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68页。
    (8)須江隆:《徐偃王廟考---宋代の祠廟に関する一考察》,第46-48页。
    (9)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虞翻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324页。
    (1)衢州市博物馆编:《衢州墓志碑刻集录》,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9页。该墓碑是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龙游溪口乡(毗邻灵山乡)郑家村郑锡勇家发现并征集的。
    (2)韩愈著,刘真伦、岳珍校注:《韩愈文集彙校笺注》卷17,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1866页。
    (3)徐玉龙:《史传与民间故事中的徐偃王故事研究》,第50-55页。
    (4)韩愈著,刘真伦、岳珍校注:《韩愈文集彙校笺注》,第1865-1866页。
    (5)黄溍撰,张俭编:《文献集》卷7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25页。
    (6)虽然徐偃王信仰在宋代时遍布两浙路,甚至在淮南东路的临淮县、福建路的浦城县亦有祠庙(见前引韩文之附表1),但是除了个别祠庙外,没有资料表明金、衢、严、处之外的徐偃王信仰与灵山徐偃王庙存在着诸如祖庙-行祠这样的必然联系,因此可以将它们视为独立演变的徐偃王崇拜现象。又,据韩文考证,唐代徐偃王崇拜就已经受地方官支持,成为地方性信仰,因此唐代可能就已经开始向外扩散,限于史料限制,叙述仍以宋代以后为主。
    (7)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首《叙例》,第11页。
    (1)卢灿等修,余恂等纂:《康熙龙游县志》卷7《祠祀志》;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5《建置志·祠祀》,第110-112页。
    (2)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20册《礼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833页。
    (3)陈鹏年修,徐之凯等纂:康熙《西安县志》卷8《祠祀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85页。
    (4)朱彩修,朱长吟纂:康熙《江山县志》卷1《舆地志·山川》,上海:上海书店,1993年,第30页;同书卷3《秩祀志·寺观》,第61页。
    (5)李瑞钟等纂修:光绪《常山县志》卷16《祠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385、387页;汪振国等主修,龚壮甫纂修:民国《开化县志稿》卷7《建置志·坛庙》,香港:中国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第159页。
    (6)秦簧修,唐壬森纂:光绪《兰溪县志》卷3《志建置·庙祀》,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第629-651页。
    (7)丁燮等修,戴鸿熙等纂:民国《汤溪县志》卷4《建置上·祠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367页。
    (8)周宗智纂修:成化《金华府志》卷13《祠庙》,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280页。
    (9)陈焕等修,李饪等纂:民国《寿昌县志》卷5《秩祀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73、275、277、278、284页。
    (10)钱可则修,郑瑶、方仁荣纂:景定《严州续志》卷5《建德县·祠庙》,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387页。
    (11)杨守仁修,徐楚纂:万历《严州府志》卷5《经略志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110页。
    (12)周兴嶧等修,严可均等纂:道光《建德县志》卷8《秩祀志·庙祠》,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第598-599页;夏日璈等修,王韧等纂:民国《建德县志》卷7《典礼志·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156页。
    (13)李德恢纂修:弘治《严州府志》卷9《祠庙》,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637、644页;陈常铧修,臧承宣等纂:光绪《分水县志》卷2《营建志·坛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215页;罗柏麓修,姚桓等纂:民国《遂安县志》卷2《营建志·坛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86页。
    (1)胡寿海修,褚成允纂:《光绪遂昌县志》卷4《祠祀》,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458-459页。
    (2)朱海滨:《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第174页。
    (3)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2《地理考·风俗》,第48页。
    (4)唐朝亮:《龙游县地方神信仰调查》,收入《中国民间文化---地方神信仰》,北京:学林出版社,1995年,第51-53页。
    (5)浙江省龙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龙游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655-656页。
    (1)李瑞钟等纂修:光绪《常山县志》卷3《山川》,第212-213页。
    (2)陈鹏年修,徐之凯等纂:康熙《西安县志》卷8《祠祀志》,第685页。
    (3)郑永禧修:民国《衢县志》卷4《建置志下·坛庙》,台北:成文出版社,1984年,第386页。
    (4)汪振国等主修,龚壮甫纂修:民国《开化县志稿》卷6《风俗志》,第118页。
    (5)吕宗力主编:《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00页。
    (6)陈鹏年修,徐之凯等纂:康熙《西安县志》卷8《祠祀志》,第681页。
    (7)卢灿等修,余恂等纂:康熙《龙游县志》卷8《风俗志》。
    (8)卢灿等修,余恂等纂:康熙《龙游县志》卷7《祠祀志》。万历《龙游县志》中记录了在县南五十里供奉张巡的八佛庙,但是没有提到“令公”的称号。
    (9)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5《建置志·祠祀》,第110-111页。
    (10)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1《通纪》,第27页。
    (1)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1《通纪》,第33页。
    (2)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首《叙例》,第9页。
    (3)[日]上田信:《地域与宗族---浙江省山区》,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宋元明清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77-581页。
    (4)余绍宋纂修:民国《龙游县志》卷8《都图表》,第154页。
    (5)卢灿等修,余恂等纂:康熙《龙游县志》卷8《风俗志》。
    (6)浙江省龙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龙游县志》,第515页。
    (7)王倬等纂修,许完续修:弘治《兰溪县志》卷4《杂志类上·祠庙》,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286-287页;秦簧修,唐壬森纂:光绪《兰溪县志》卷3《志建置·庙祀》,第629-633页。
    (1)秦簧修,唐壬森纂:光绪《兰溪县志》卷1《志疆域·风俗》,第303、640页。
    (2)《泉亭公重建宗祠记》,衢县《孝义徐氏宗谱:不分卷》,清光绪九年修,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韩氏经过考证发现,徐坚、徐峤均非衢州徐氏,大历八年衢州刺史也不姓徐,参见韩冠群:《亦祖亦神:古代江浙地区的徐偃王信仰》。
    (4)陈鹏年修,徐之凯等纂:康熙《西安县志》卷8《祠祀志》,第685页。
    (5)钟翀:《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态与发生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99页。
    (6)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