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西州的四府五县制——吐鲁番地名研究之四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our Offices and Five Counties of Tang Xi Zhou——Toponymy Research of Turfan Ⅳ
  • 作者:陈国灿
  • 英文作者:Chen Guocan;
  • 关键词:西州 ; 四府 ; 五县
  • 英文关键词:Xi Zhou;;Four Offices;;Five Counties
  • 中文刊名:TLFX
  • 英文刊名:Turfanological Research
  • 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2-20
  • 出版单位:吐鲁番学研究
  • 年:2016
  • 期:No.18
  • 基金:吐鲁番学研究院课题“吐鲁番古代地名研究”(项目批准号:TX2012—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TLFX201602004
  • 页数:15
  • CN:02
  • ISSN:65-1268/K
  • 分类号:20-34
摘要
唐灭高昌王国后,废除了王国原有的军政体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建立了西州,州下设置高昌、交河、蒲昌、柳中、天山五县,县下实行乡里管理制度。在军事上新建了前庭、岸头、蒲昌、天山四个军府及镇、戍、烽、铺防卫系统。在交通上建立了以新开道、银山道、他地道为主体的东西南北馆驿通道系统。这一整套新体制的建立,既使高昌地区在管理体制上与全国融为一体,也给吐鲁番盆地的地名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大发展,并为后世地名定型化奠定了基础。
        After Gaochang Kingdom was eliminated by Tang Dynasty,former military regime was abolished,and based on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Xizhou was built,under that Gaochang,Jiaohe,Puchang,Liuzhong and Tianshan Mountain five counties were established,and still village management system was implemented under counties,while in military term Qian Ting,An Tou,Pu Chang,Tian Shan Mountain four military offices and town,garrison,beacon and Pu defence systems were newly established. on traffic north and south,east and west Guan Yi channel system were established with Xin Kai Dao,Yin Shan Dao,Ta Di Dao as the main. As the new set of systems' being built,although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whole nation in Gao Chang region,which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o Turfan toponymy's construction and pave the way for the fixation of later generation.
引文
(1)《旧唐书》卷83《郭孝恪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774页。
    (1)《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七册,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6页。图文本第叁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305页。
    (1)《唐永淳元年(682)西州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粮事》,《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七册第392页;图文本第叁册,第487页。
    (2)张广达:《唐灭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之一:《唐灭高昌国后在西州地区的政军建置》,氏著《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14~144页。
    (3)所列乡里名资料来源中所标“大谷”,指日本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所编文书号;“文书”指《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册页数;“池田:籍帐”指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所载出土文书页;“中央民大博”指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所藏盐城文书。
    (4)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华书局,2008年,第61页。
    (1)此仁义里前作“宁泰乡”,古太、泰相通,应即宁大乡。
    (2)张广达误作“积善里”。
    (3)侯灿、吴美琳著:《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下,巴蜀书社,2002年,第445页。
    (4)侯灿、吴美琳著:《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下,第452、459页。
    (1)《唐贞观十九年(645)里正赵延洛等牒》,《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六册,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0~41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贰册,文物出版社,1994年,第21页。
    (2)高昌国时的永安县,据2004年在吐鲁番市东木纳尔发掘2004TMM 102号墓出有《唐显庆元年(656)二月二十六日宋武欢墓志》,志文载:“春秋六十一,显庆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葬于永安城北。”(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第103页。)由此得知,永安城故址就在此墓葬区之南面,即今吐鲁番市区东南近郊。洿林城,据考在今葡萄沟口东侧。《新疆图志》卷2《建置》载:“葡萄沟,(吐鲁番)城北四十里”。
    (3)《唐长安二年(702)洿林城主王交行牒为僧尼赴县事》,《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七册,第318~320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叁册,第450页。
    (4)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吐鲁番文书《十一月十五日交河县帖盐城为入乡巡貌事》(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吐鲁番文书10号),见张荣强、张慧芬:《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代貌阅文书》,《文物》2016年第6期,图版见封二;参张铭心:《吐鲁番学研究新资料》,《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6日11版;张铭心、凌妙丹:《中央民族大学收藏吐鲁番出土文书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6期。
    (1)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第120页。
    (2)酒泉在户籍上名之为“酒泉里”,实为城。《唐咸亨四年(673)张尾仁举钱契》等中的“酒泉城人张尾仁”,《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六册,第525~527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叁卷,第268~269页。
    (3)原梁素文藏《柳中遗文册》中的《唐开元廿九年真容寺买牛契》载:“开元廿九年六月十日真容寺於于谌城交用大练捌匹买兴胡安忽娑鸟柏特牛一头”。日本磯部彰编:《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所藏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書集成》下册,第134页。大谷文书5370号有“薄田一亩在于谌城”。又据开元四年柳中县籍载:于谌在柳中“城东六十里”(池田籍帳243页)。
    (4)大谷文书3494号《唐天宝间新兴城状上高昌县为访捉碛西逃兵事》,文中提头为“新兴城状上”,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書集成》贰,东京:法藏馆,1990年,第112页,图版35。
    (5)大谷文书2841号《仪凤二年北馆文书》中送莿柴给北馆厨人名中,有“一车主安昌城王隆”,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壹,东京法藏馆,1983年,第111页,图版14。《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八册第152页《武周天授二年(691)安昌城知水李申相辩辞》,提头为“安昌城知水李申相年六十七”,表明唐代安昌城的存在。
    (6)《唐六典》卷25“诸卫府”,中华书局,1992年,第644页。
    (1)张广达:《唐灭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氏著《西域史地丛稿初编》,第139页。
    (2)《唐西州都督府上支度营田使牒为具报当州诸镇戍营田顷亩数事》(72TAM226:51),《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八册,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19页;图文本第肆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101页。
    (3)方亭戍为西州与伊州界戍,在东面枯碛中;“□谷戍”,疑为天山谷中的柳谷戍;“狼井戍”亦处于沙碛中,均缺乏农耕环境和条件,不宜耕垦。参见《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4~287页。
    (4)钟兴麒、王豪、韩慧校注:《西域图志》卷14辟展属,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32页。
    (1)陈国灿:《唐西州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戌与馆驿》中注76,氏著《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第287、294页。
    (2)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第39页。
    (3)大谷3030号《唐西州蒲昌府卫士番上配注仗身、守府番佐及送上名簿》中,有“六人来月一日方亭戍上”,《大谷文书集成》贰,第7页,图版51页。新出的《武周长安三年(703)三月酒泉城人雇车往方亭戍契》也证实了这一点,见陈国灿:《鄯善县新发现的一批唐代文书》,《吐鲁番学研究》2005年第2期。
    (4)据清光绪陶保亷《辛卯侍行记》卷6由哈密瞭敦至鄯善七克台里程计算而得。
    (5)陈国灿:《唐西州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戌与馆驿》中注54,氏著《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第282、293页。
    (6)陈国灿:《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第284~286页。
    (7)《唐神龙元年(705)西州都督府兵曹处分死马案卷》中载:“送使往北庭……郤回至柳谷镇……渐发向酸枣,其马行至镇南五里,忽即急黄致死。”表明酸枣戍在柳谷镇南。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94页。
    (1)美国普林顿大学图书馆藏吐鲁番文书《唐西州高昌县下武城城为贼至泥岭事》载:“得天山县五日午时状称:得曷畔戍主张长年等状称:今月四日夜黄昏,得探人张父师、簙君洛等二人云:被差往鹰娑已来探贼,三日辰时行至泥岭谷口,遥见山头两处有望子。……”见陈国灿:《美国普林顿所藏几件吐鲁番文书跋》,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5辑,1997年,第107页。
    (2)大谷3473号《西州天山县到来文书》中有“仓曹符为支礌石等戍遊弈等马三月料事”,可证为天山府辖。《大谷文书集成》贰,第105页,图版8页。
    (3)陈国灿:《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105页。
    (4)陈国灿:《唐西州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戌与馆驿》,氏著《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第259、26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5)《唐西州上烽文书》中有载:“人别三幡,计当四十五日上烽,□□三百一十九日不役。”柳洪亮《新出吐鲁番文书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86页。据上烽卫士一年番上三次,每次十五日,余下的三百一十九日则不役。
    (1)本件现藏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
    (2)王炳华:《阿拉沟古堡及其出土唐文书残纸》,氏著《西域考古历史论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5~120页。
    (3)参见程喜霖:《汉唐烽堠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第225~241页。
    (4)荣新江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97页。
    (1)《高昌延寿十四年(637)兵部差人上现文书》载:“伍人往永昌谷中横城门里逻伍日”。《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四册,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29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贰册,第72页。
    (2)大谷3475号《岸头府到来文书》有“兵曹符为城门烽”。小田文久编《大谷文书集成》贰第107页,图版5页。
    (3)《唐西州高昌县阳某雇人上烽契》载:“雇交河县人……用神山烽上壹次拾伍日”。《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七册,第271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叁册,第427页。
    (4)敦煌文书P.2009号《西州图经残卷》载:“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54页。
    (5)慧立、彦悰著,孙毓棠、谢方点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1,中华书局,2000年,第16页。
    (6)唐《西州图经》,《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一辑,第54页。
    (7)陈国灿:《唐西州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戌与馆驿》二、三部分,氏著《陈国灿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史事论集》,第265~274页。
    (1)《新唐书》卷40地理志,西州交河郡条,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2)《新唐书》卷40地理志,西州交河郡条,第1046~1047页。
    (3)石舍馆,推测开元初由龙泉馆改名而来,疑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所致。
    (4)《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十册,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64、68、73、226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肆册,第428、431、435、538~539页。
    (5)《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三册,第270、272、277页;《吐鲁番出土文岀》图文本第壹册,第422~425页。
    (6)《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十册,第141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肆册,第479页。
    (1)日本有邻馆藏吐鲁番文书45号。
    (2)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10页。
    (3)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第369、370页。
    (1)《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六册,第570页;《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第叁册,第290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