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民国时期兴民众的娱乐活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ntertainments in Jiax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 作者:沈家悦
  • 英文作者:Shen Jiayue;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传统 ; 现代 ; 兴民众 ; 民国 ; 娱乐活动
  • 英文关键词:tradition;;modernity;;Jiaxing people;;republic of China;;entertainment
  • 中文刊名:ZJJG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9-30 10:34
  • 出版单位:兴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1;No.175
  • 语种:中文;
  • 页:ZJJG201901003
  • 页数:10
  • CN:01
  • ISSN:33-1273/Z
  • 分类号:13-22
摘要
民国时期兴民众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并且传统与现代的娱乐活动相融共生。考察传统的娱乐活动(如庙会活动、茶馆听书、戏台看戏)和现代的娱乐活动(如看话剧、看电影等),发现:一方面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依旧沿着自身发展的轨迹前行;另一方面传统的娱乐活动在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受上海都市文化的影响,现代的娱乐活动传入兴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兴民众的娱乐生活,但这种现代都市文化对兴的影响并不深入,传统的娱乐活动仍然主导着兴民众的日常娱乐生活。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Jiaxing people had rich and colorful entertainments,and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ntertainments were co-existed and integrated. By investigating the traditional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going to the temple fair,listening to the storytelling in teahouse and watching Chinese opera and modern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dramas,films and so on,we find that on the one hand,the tradition had a strong continuity,still taking their own development path,and on the other hand,the traditional entertainments were endowed with new content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fluenced by Shanghai urban culture,modern entertainments were introduced into Jiaxing,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changed Jiaxing people's entertainments. 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rn urban culture on Jiaxing was not so thorough that the traditional entertainments still dominated the daily life in Jiaxing.
引文
[1]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兴市志》编纂委员会.兴市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3]《兴市文化志》编纂委员会.兴市文化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0.
    [4]顾国华.文坛杂忆初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5]申浩.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张英进.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4.
    (1)(3)杨之飞:《桐乡县庙会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1月第1版,第213-215页。
    (2)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志办公室编:《善文史资料》第10辑,1995年1月,第140页。
    (1)朱振林:《魏塘西门庙会纪实》,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文联编:《善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3月第1版,第100页。
    (2)(6)江蔚云:《护国随粮王出巡盛况》,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文联编:《善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3月第1版,第103页。
    (3)(4)(5)汪家荣:《民国时期的乌镇香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220-221页。
    (7)沈振声:《桐乡的城隍庙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1月第1版,第216-217页。
    (8)周雪荣:《西塘圣堂庙会话旧》,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文联编:《善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3月第1版,第107页。
    (1)(6)汪家荣:《民国时期的乌镇香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221页。
    (2)沈振声:《桐乡的城隍庙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1月第1版,第217页。
    (3)(5)(7)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志办公室编:《善文史资料》第10辑,1995年1月,第156页,151页。
    (4)马君松:《皇岗话旧---海宁一个近乎消失的市镇》,政协海宁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海宁文史资料》第51辑,第7页。
    (1)沈振声:《桐乡的城隍庙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1月第1版,第216-217页。
    (2)杨之飞:《桐乡县庙会简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8辑,1989年11月第1版,第213页。
    (3)汪家荣:《民国时期的乌镇香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221页。
    (4)民国《兴新志》上编,1929年刊本,第58-75页。
    (5)玉树:《漫谈“喝茶”》,《兴新报》1940年11月30日。
    (6)邬克俊:《解放前硖石的茶馆与书场》,政协海宁县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海宁文史资料》第32辑,第10页。
    (1)邬克俊:《解放前硖石的茶馆与书场》,政协海宁县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海宁文史资料》第32辑,第11页。
    (2)周雪荣:《评弹在西塘》,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文联编《善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3月第1版,第27页。
    (3)《书场谈屑》,《兴新报》1940年5月20日。
    (4)《徐小琴、薛惠萍轰动兴书坛》,《苏州书坛》1949年3月28日。
    (5)《各地通讯》,《苏州书坛》1949年1月20日。
    (6)周之津:《谈谈解放前善的文娱》,政协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善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4月第1版,第133页。
    (7)王五台:《书场谈屑》(七),《兴新报》1940年5月28日。
    (8)井心:《谈谈两处的<描金凤>》,《兴新报》1939年8月9日。
    (9)松柏、芝阳:《民国时期崇德的戏院与书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133页。
    (10)周之津:《谈谈解放前善的文娱》,政协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善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04月第1版,第135页。
    (1)周之津:《谈谈解放前善的文娱》,政协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善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4月第1版,第133页。
    (2)宋郎:《谈谈黄异庵》,民国《兴日报》1944年5月9日。
    (3)《兴新报》,1939年8月18日,第1-2版中缝。
    (4)申浩:《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商务印书馆,2014年6月第1版中已有详细的论述,故本文不一一赘述。
    (1)沈鸿鑫:《评弹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评弹艺术》,第15集,第67页。
    (2)周雪荣:《评弹在西塘》,善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善县文联编:《善文史资料》第8辑,1993年3月第1版,第27页。
    (3)松柏、芝阳:《民国时期崇德的戏院与书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133页。
    (4)松柏、芝阳:《民国时期崇德的戏院与书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133-134页。
    (1)周之津:《谈谈解放前善的文娱》,政协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善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04月第1版,第133页。
    (2)沈侃铮:乐忆英、庄松土记录整理《乌镇抗战时的两次文艺演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14辑,1995年07月第1版,第184页。
    (3)沈宜:《昙花一现的杨园话剧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136页。
    (4)沈宜:《昙花一现的杨园话剧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桐乡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桐乡文史资料》第9辑,1990年11月第1版,第137页。
    (5)《银星大戏院明日开业》,《兴民报》,1932年1月27日。
    (6)转引自马加泽:《兴电影史话》,《禾春秋》第4辑,兴日报印刷厂2001年,第207页。
    (1)马加泽:《兴电影史话》,《禾春秋》第4辑,兴日报印刷厂2001年,第208-212页。
    (2)周之津:《谈谈解放前善的文娱》,政协善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善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4月第1版,第13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