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模式视角下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理念及标准初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阐述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对博士生培养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认为衡量博士质量的重要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却缺乏灵活的应对。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提出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评价的理念,基于此设计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分类评价标准。
        
引文
[1]陈洪捷.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博士质量的危机[J].教育学文摘,2010(1):57-63.
    [2]迈克尔·吉本斯,等.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8,27.
    [3]文东茅,沈文钦.知识生产的模式Ⅱ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案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4):65-74.
    [4]孙炘,刘颖,吴振一,等.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83-87.
    [5]管祎,夏品奇.博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统计分析与合理制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29-32.
    [6]王玉环,程杰贤,任健华.基于专家关注度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49-53.
    [7]胡玲琳,刁承湘,顾云深.构建合理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J].中国研究生,2006(4):7-9.
    [8]陈洪捷,等.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42.
    [9]BRIEN P O.The reform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Higher Education Review,1995,28(1):3-19.
    [10]MULLINS G,KILEY M.“It's a Ph D,not a Nobel Prize”:How experienced examiners assess research these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2,27(4):369-386.
    [11]LOVITTS B E.How to grade a disser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Peace,2005,21(1):25-28.
    [12]董泽芳.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十个切入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12-17.
    [13]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14]郑瑞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78-82.
    [15]李申申,王森,等.中俄博士研究生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0-251.
    [16]顾剑秀,罗英姿.是“管道的泄露”还是“培养的滞后”——从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反思我国博士培养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3(9):46-53.
    [17]李云鹏.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质量标准[J].比较教育研究,2013(3):28-32.
    [18]刘少雪.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4(2):54-58.
    [19]胡四能.21世纪博士教育的目的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89-93.
    [20]丛杭青,沈琪,陈大柔.博士论文协同创新机制与理念研究——以浙江大学人文学科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4(9):59-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