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范式”与晚清四大家词学门径的扩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u Dongpo Pattern and Expansion of Four Ci Schools in Late Qing Dynasty
  • 作者:傅宇斌
  • 英文作者:Fu Yubin;
  • 关键词:东坡范式 ; 晚清四大家 ; 常州词派 ; 词学门径
  • 中文刊名:WXPL
  • 英文刊名:Literary Review
  • 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文学评论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民国词学传统文献与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7XZW031)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XPL201901022
  • 页数:10
  • CN:01
  • ISSN:11-1037/I
  • 分类号:196-205
摘要
周济提出的"宋四家"词学门径理论,很大程度上弥合了张惠言词学理论的模糊之处,也对晚清词学的走向有决定性影响。然而他对东坡词认识的不足未能将其理论提升到圆融之境。常州词派以前对东坡词的认识和接受均失之于偏,周济、陈廷焯以来则渐发掘出东坡词沉郁、清空的特质。至晚清四大家,则意味着"东坡范式"的形成。晚清四大家以东坡词为"宋六家"或"宋七家"之一,全面发现东坡词或清空,或超宕,或沉著,或深婉之艺术特质,这不仅说明晚清四大家在词学门径上的扩张,也说明了晚清四大家词学的集大成的性质。
        
引文
[1][58]龙榆生编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第154页,第2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张琦《续词选序》云:“《词选》之刻,多有病其太严者,拟续选而未果。今夏,外孙董毅子远来署,携有录本,适惬我心,爰序而刊之,亦先兄之志也。”据此,《续词选》亦反映张惠言之词学。参见董毅:《续词选》,《词林万选·词选(附续词选)》,刘崇德、徐文武点校,第189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谭献:《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复堂词话》,顾学颉校点,第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朱孝臧:《彊村语业笺注》,白敦仁笺,第356页,巴蜀书社2002年版。
    [5][7][9][10][12][13][16][33][44]周济等著:《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介存斋论词杂著》,顾学颉校点,第12页,第13页,第7页,第14页,第8、13页,第6页,第15页,第8页,第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方智范说周济:“主张学词途径应由南宋上溯北宋,从王沂孙的‘有寄托入’入门,经过吴文英、辛弃疾的密丽与疏宕相济作为过渡,最终‘以还清真之浑化’,达到‘无寄托出’的最高境界。”参见方智范等著:《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第28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杨伯岭亦持此说。
    [8]戈载:《宋七家词选》卷六,第16页,光绪十一年曼陀罗华阁重刊本。
    [11]黄志浩:《常州词派研究》,第24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夏敬观:《蕙风词话诠评》,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592页,中华书局2005年版。
    [15]万云骏:《氐州第一》,《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第101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另关于“钩勒”的阐释可参见张仲谋:《释“钩勒”》,《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17]吴曾:《能改斋词话》,《词话丛编》第一册,第125页。
    [18][21][22][23]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393页,第395页,第395页,第397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9]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第一册,第83页。
    [20]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第623-6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4]郭麐:《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第二册,第1503页。
    [25]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第30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6]转引自魏庆之:《魏庆之词话》,《词话丛编》第一册,第202页。
    [27]朱弁:《风月堂诗话》,永2)、纪昀等纂修:《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七九册,第17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8]王世贞:《艺苑巵言》,《词话丛编》第一册,第385页。
    [29]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富寿荪校点,第20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0]俞彦:《爰园词话》,《词话丛编》第一册,第402页。
    [31]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词话丛编》第三册,第2468页。
    [32]方东树:《昭昧詹言》,汪绍楹点校,第29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4][35][36][37]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第四册,第3783页,第3776页,第3917页,第3969页。
    [38][57]龙榆生编选:《唐宋名家词选》,第126页,第126-1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9][43][59]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第447页,第465页,第3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0][41][42]况周颐:《蕙风词话》,《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420页,第4426-4427页,第4447页。
    [45]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319-4327页。
    [46]张晖曾讨论《宋词三百首》不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因,认为朱祖谋谨遵王鹏运鼓吹“重、拙、大”的理论,所以不选豪放及过于直露的词作,可备一说。参见张晖:《从〈宋词三百首〉论朱祖谋的词学思想》,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第2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47]上彊村民(朱祖谋)重编:《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第8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8]叶恭绰选辑:《广箧中词》,傅宇斌点校,第1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49]夏敬观:《〈忍寒词〉序》,龙榆生:《忍寒词》,1948年龙氏自刻本。
    [50]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第五册,第4914页。
    [51]郑文焯:《樵风乐府》卷九,第11页,民国仁和吴氏双照楼刻本。
    [52]郑炜明:《况周颐先生年谱》,第319-3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53]赵尊岳:《蕙风词史》,《词学季刊》第1卷第4号,1934年4月。
    [54]况周颐:《蕙风词》卷下,第11-12页,民国武进赵氏《惜阴堂丛书》本。
    [55]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第1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6]张尔田:《再与榆生论苏辛词》,《词学季刊》第2卷第3号,1935年4月。
    [60]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第1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61]例如郑园曾以一章叙述苏轼词中“清”的特点,参见郑园:《东坡词研究》,第97-11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2]目前已有一些论文表现出了晚清四大家对柳永认识的深化,如孙克强、杨传庆:《晚清词学史上的柳永翻案之论--郑文焯论柳词平议》,《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