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卷本《诗集传》朱熹自创音切考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the Yinqie Created by Zhu Xi: Based on the 20 Volumes of Shi Ji Zhuan
  • 作者:李子君 ; 朱光鑫
  • 英文作者:LI Zi-jun;ZHU Guang-xin;
  • 关键词:汉语语音史 ; 朱熹 ; 《诗集传》 ; 非叶音音切 ; 自创音切
  • 英文关键词:Chinese phonology history;;Zhu Xi;;Shi Ji Zhuan;;non-Xieyin Yinqie;;self-created Yinqie
  • 中文刊名:JLDB
  • 英文刊名: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吉林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3-05
  • 出版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年:2018
  • 期:v.58;No.26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3BYY099);;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2015FRLX04)
  • 语种:中文;
  • 页:JLDB201802017
  • 页数:19
  • CN:02
  • ISSN:22-1063/C
  • 分类号:169-185+209-210
摘要
利用历代经籍音释、佛经音义资料研究汉语语音史,部分成果未尽惬人意,其主要症结是忽略研究对象音切的复杂性,将同质、异质成分等而视之。采用剥离法和比较法,对20卷本《诗集传》2 490个非叶音音切穷尽式考察的结果发现,仅有22个反映宋代时音嬗变的音切是朱熹自创的,约占总数的0.88%。令人遗憾的是,这22个自创音切所反映的实际语音特征,在宋代其他音韵文献或诗文用韵中均有体现。另外2 468个音切,则完全承袭或脱胎于以《经典释文》为主的前代音注和韵书、字书。因此,20卷本《诗集传》在宋代语音史研究中的价值,很值得重新评估。经籍音释、佛经音义资料的研究方法及其对汉语语音史研究的价值,亦需要深刻的反思和审慎的考量。
        The results of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study are not satisfactory by using ancient pronunciation interpretation or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The neglect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s Yinqie(音切)and failure to discriminate the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sounds could be the main cruxes of the problem.The author mainly uses stripping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s to investigate 2490 pieces of non-Xieyin(非叶音)Yinqie from 20 volumes of Shi Ji Zhuan(《诗集传》)to reviewand explore the method of research on the materials and to observe and assess their valu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onolog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22 pieces of non-Xieyin Yinqie which refl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nunci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was created by Zhu-xi,only accounting for0.88%.However,the actual phonetic features reflected by them are also shown in other phonological documents or verses in the Song Dynasty.The other 2468 pieces of non-Xieyin Yinqie then completely inherited or were derived of the predecessor notes,rhyme books and character books such as Jing Dian Shi Wen(《经典释文》).Therefore,the value of 20 volumes of Shi Ji Zhuan is worth reevaluating.The study shed light on the reflec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the transliteration of classic books and the pronunciation interpretation of Buddhist Sutra,and the value of Chinese phonology history.
引文
[1]赖江基:《从〈诗集传〉的叶音看朱熹音的韵系》,《音韵学研究》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赖江基:《再论朱熹韵系》,《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1期。
    [3]黎新第:《从量变看朱熹反切中的浊上变去》,《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1期。
    [4]黎新第:《对朱熹反切中的全浊清化例证的再探讨》,《古汉语研究》,2001年1期。
    [5]陈广忠:《朱熹〈诗集传〉叶音考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期。
    [6]刘晓南:《朱熹叶音的语音依据与语料价值》,《古汉语论集》,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7]刘晓南:《朱熹诗经楚辞叶音中的闽音声母》,《方言》,2002年4期。
    [8]刘晓南:《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古汉语研究》,2003年4期。
    [9]刘晓南:《朱熹叶音本意考》,《古汉语研究》,2004年4期。
    [10]刘晓南:《〈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长江学术》,2015年1期。
    [11]汪业全:《叶音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9年。
    [12]陈鸿儒:《朱熹〈诗〉韵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13]陶宗仪:《说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4]宋祁:《宋景公笔记》,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
    [15]班固:《汉书·宣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16]宋庠:《国语补音·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7]杨简:《慈湖诗传》,《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8]陆德明:《毛诗音义·何彼襛矣》,《经典诗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9]孙建元:《论研究宋人音释的意义和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2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39《与魏应仲》,黎靖德辑、郑明等校点:《朱子全书》第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1]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5《论语训蒙口义·序》,黎靖德辑、郑明等校点:《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22]金周生:《〈诗集传〉非叶韵音切语与朱熹读〈诗〉方法试析》,《声韵论丛》第9辑,台北:学生书局,2000年。
    [23]朱鉴:《诗传遗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24]王力:《朱熹反切考》,《龙虫并雕斋文集》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1)20卷本见于宋人书目著录,且有宋刊本传世,其为朱子所著,学术界无异议。自明代以后,8卷本流行,明清人的《诗经》研究多据8卷本,《四库全书》亦采录8卷本。8卷本是否也是朱子定本?学术界颇有异议,如清人陈鱣《简庄文钞》卷3《宋本诗集传跋》就将8卷本斥为“坊间妄并”。目前学术界关于8卷本《诗集传》版本问题的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20卷本在前,8卷本乃朱子晚年定本。台湾学者左松超主此说,详见左松超:《朱熹二十卷本〈诗集传〉和八卷本的比较》,见高雄师范学院国文研究所编:《高仲华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1988年4月。第二,8卷本乃明清书贾伪造。朱杰人先生主此说,详见朱杰人:《论八卷本〈诗集传〉非朱子原帙兼论〈诗集传〉版本---与左松超先生商榷》,《中华文史论丛》第57辑第212-24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三,8卷本乃《诗集传》初印本,20卷本后出修订本。张民权先生主此说,详见张民权:《朱熹〈诗集传〉的修订与叶韵考异》,《音韵训诂与文献研究---张民权自选集》第1-27页,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2)王力认为,朱熹《诗集传》“所用的反切并不依照《切韵》,可见他用的是宋代的读音。这样,朱熹反切就是很宝贵的语音史资料”。参见王力:《汉语语音史》第260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金周生认为:“朱熹《诗集传》这些非叶韵切语多抄自《毛诗音义》,从中无法考知宋代朱熹的口语读音,更无法解当时的语音系统。”参见金周生:《〈诗集传〉非叶韵音切语与朱熹读〈诗〉方法试析》,《声韵论丛》第9辑第83页,台北学生书局,2000年。
    (2)张民权认为:“宋人注疏《诗经》,经过我们研究,其经文音释多采自陆德明《经典释文》,如朱熹《诗集传》、吕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和段昌武《毛诗集解》。”参见张民权:《宋儒〈诗经〉音释与〈经典释文〉版本考订》,《古籍整理究学刊》,2003年6期。
    (3)包丽虹认为:“20卷本《诗集传》对非叶音字的注音,基本上以陆德明《经典释文》为据,但其间亦有不少改易和补之处,对《广韵》也略有借鉴。”参包丽虹:《〈诗集传〉文献学研究》第61页,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4年
    (4)李子君:《20卷本〈诗集传〉音切溯源》(待刊)。
    (5)研究《诗集传》音注,版本的选择非常重要。元明20卷本系朱熹之孙朱鉴改定的本子,宋刊20卷本与元明20卷本差异主要体现在音切上(孙慧琦、李山:《〈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整理说明》,《诗集传名物钞纂辑》卷首第1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这些音切差异,以往研究者未加注意,从而给朱熹音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最限度地排除版本干扰,我们选定目前最为精善的朱杰人点校本(朱熹:《诗集传》,朱杰人校点:《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为底本。
    (1)《经典释文》作“疷”,音“都礼反”。黄焯云:“宋本)疷作疧,唐石经同。卢氏考证据刘敞七经小传之说,谓疷当做,疷陆音都礼反为误。……严氏可均则谓宜依唐石经作疧……即尘疧可以协韵。今谓严说是也。”(《经典释文汇校》第74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案:《广韵》“疧、疷”各一见,分别音“巨支切、丁尼切”,不收“”字。《集韵》“疧”字凡三见,分别音“章移切、常支切、翘移切”;“疷”字二见,分别音“张尼切、典礼切”;“”一见,音“眉贫切”。刘敞,北宋人。朱熹盖受刘敞《七经小传》影响,谓“疷”当做“”,故音“眉贫切”。其说虽误,今为存朱熹音注原貌,一仍其旧。
    (1)李子君:《20卷本〈诗集传〉音切溯源》(待刊)。
    (1)李子君:《20卷本〈诗集传〉音切溯源》(待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