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对抗性逻辑——奈格里以《大纲》为基础对《资本论》的重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ntagonistic Logic of the Subject
  • 作者:李胤
  • 英文作者:Li Yin;
  • 关键词:《资本论》 ; 《大纲》 ; 主体性 ; 对抗性
  • 中文刊名:LLYK
  • 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
  • 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0
  • 出版单位:理论月刊
  • 年:2019
  • 期:No.45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70年代美国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研究(18BZX029)”
  • 语种:中文;
  • 页:LLYK201906003
  • 页数:7
  • CN:06
  • ISSN:42-1286/C
  • 分类号:19-25
摘要
在奈格里看来,《大纲》是一个确立革命主体性的文本,是马克思思想中具有能动性的中心,而《资本论》则致力于发展客体主义,在客观性中消灭主观性。因此,从《大纲》到《资本论》的发展演变为专注范畴的客体化,而忽略了革命主体性的行动。这使得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在《资本论》中被割裂并被片面地界定了。奈格里认为,《大纲》以主体的对抗性逻辑表征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真实斗争关系及其辩证运动本质,如果从这种对抗性视角出发去重新解读《资本论》,就能够在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意义上恢复对《资本论》的正确解读。
        
引文
[1][意]安东尼奥·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M].张梧,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法]阿尔都塞.读《资本论》[M].李其庆,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张一兵.照亮世界的马克思:张一兵与齐泽克、哈维、奈格里等学者的对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德]罗曼·罗斯多尔斯基.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M].魏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孔明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参见:[加]迈克尔·A·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M]崔秀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中文版序言2.
    (1)参见:[加]迈克尔·A·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M]崔秀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