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压制”的发生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邱峰
  • 关键词:构式压制 ; 语义角色 ; 句法角色 ; 概念结构
  • 中文刊名:SKLU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5-05-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论坛
  • 年:2015
  • 期:No.281
  •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构式压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QN-580
  • 语种:中文;
  • 页:SKLU201505013
  • 页数:6
  • CN:05
  • ISSN:13-1229/C
  • 分类号:89-94
摘要
"构式压制"体现的仍是语义结构决定句法结构这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某一句法成分能否担任某一句法角色,是由这个成分所对应的语义角色决定;现实场景中某一事物或动作能否被识解为概念结构中某一角色是由现实场景之间的相似性、场景中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即隐喻和转喻决定的。基本概念层次的词项更容易被压制,仍然是由基于体验性基础上的"概念结构决定句法结构"原则决定的。
        
引文
[1][4][5][8][10][11][12][13][21][23][25][26]Goldberg,Adele E.1995.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to Argument Structure.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9-10,p24,pp152-179,pp59-66,p65,p65,pp24-66,p5367,p50,p5,p60.
    [2]Levin,B.&Rapport,T.1988.Lexical subordination.CSL24,PART 1.275-289,pp275-289.
    [3]顾鸣镝认为,能进入“很+NP”构式中的NP所必须的条件是该NP具有可被激活的表示程度性状义的语义因子;袁毓林认为“踢、吃”类动词进入表给予的“NP+V+NP+NP”构式从而凸显了这些动词意义中隐藏着的给予意义。类似表述表明部分学者认同词项的特殊意义源自其本身。当然也有学者仍然将这些特殊意义归于构式,如陆俭明。另外,刘辰诞认为walk、swim类动词在人类原始认知中本有一个内论元,现在则由卫星论元移动到内论元位置与之重叠,但若说“飞”类动词在人类原始认知中也存在一个内论元,则很难说得通,“论元重叠”只能解释部分现象。
    [6][20][27]袁毓林:《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载《语言研究》2012年第4期。
    [7][14][15][24]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第333、404-408、344-345、267-273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程琪龙:《概念语义研究的新视角》第118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6][29]王寅:《认知语言学》第68、138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Croft,W.&Cruse,D.A.2004.Congnitive Linguistics.Cam 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38.
    [18]Evans,V.&Green,M.2006.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 troduction.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158.
    [19]langacker,R.W.Absolute consrual.Heyvaert,F.J.&Steurs,F.(eds.),Worlds behind words.Leuven:Leuven University Press,p12.
    [22]刘辰诞:《结构和边界——句法表达式认知机制探索》第217-219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8]Williams,R.A&Keil,F.C.1999/2000.The MIT Encyclopaedia of Cogniteve Science.Cambridge:The MIT Pres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