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札记三则——“齐物论”解题、“不亡以待尽”与“吾待蛇蚹蜩翼邪”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ome Interpretations on Zhuangzi·Qiwulun
  • 作者:丁四新
  • 英文作者:DING Si-xin;Philosophy 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
  • 关键词:庄子 ; 齐物论 ; 不亡 ; 蛇蚹 ; 蜩翼
  • 英文关键词:Zhuangzi;;Qiwulun;;Buwang;;Shefu;;Tiaoyi
  • 中文刊名:XBSD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机构:清华大学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6;No.26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15ZDB006)
  • 语种:中文;
  • 页:XBSD201903003
  • 页数:7
  • CN:03
  • ISSN:62-1086/C
  • 分类号:17-23
摘要
(1)"齐物"在先秦秦汉古籍中出现多次,但"物论"一次都没有出现。篇题"齐物论"应当读作"齐物—论",而不应当读作"齐—物论",或"齐物、齐论"。《齐物论》古人或称《齐物》,因此将"齐物论"改称为"论齐物",这也是不对的。另外,"齐物论"的属读及庄生"齐物"之义,王叔岷已有颇为清楚的梳理。(2)《齐物论》"不亡以待尽"的"亡"字,乃"匕(化)"字之讹,二字形近,并有多条书证。刘师培说是。有人认为《齐物论》作"不亡"与《田子方》作"不化"两可,这是不对的。(3)古今注释多认为《齐物论》作"蛇蚹、蜩翼"与《寓言篇》作"蛇蜕、蜩甲"两可,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蚹"为蛇腹下横鳞,其说起自魏晋注家,但未必正确。《秋水篇》明言蛇"无足",又云"予动吾之脊胁而行",可知将"蛇蚹"解为"蛇腹下横鳞可行者",很难说是正确的。"蚹"其实为"蜕"字之误,二字形近。"甲"字在古文字中有两种写法,其中一种写法非常繁难,抄书者或不识此字,故误释为"異"字,进而写作"翼"字。总之,"蛇蚹"为"蛇蜕"之误,"蜩翼"为"蜩甲"之误。
        This paper discussed Zhuangzi·Qiwulun from the following 3 points.(1)The chapter title"Qiwulun齐物论"should be read as"Qiwu-Lun齐物-论"rather than"Qi-Wulun齐-物论"or"Qiwu-Qilun齐物\齐论".Sometimes the ancients called the"Qiwulun"chapter of the Zhuangzi as"Qiwu齐物",so it is inappropriate to rename"Qiwulun"to"Lunqiwu论齐物".(2)The character"wáng亡"in the sentence"Its parts do not fail to perform their functions till the end comes"of the"Qiwulun"chapter is the mistaken form of"huà匕/化(Change)",and the forms of which are close to each other.(3)The chapter"Qiushui秋水"clearly states that the snake has"no feet"and"get along by moving my backbone and ribs",which illustrates that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explain"shéfù蛇蚹"as"horizontal scale under the snake's belly that takes the place of its feet".Probably,"shéfù蛇蚹"is the mistake of"shétuì蛇蜕",while the"tiáoyì蜩翼"is the mistake of"tiáojiǎ蜩甲".
引文
①(19)(34)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卷一,沈啸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9页,第12页,第26、249页。
    ②(21)(35)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卷一,沈啸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0页,第41页,第72页。
    ③(20) 钟泰:《庄子发微》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第34页。
    ④(23)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页,第48页。
    ⑤(22)(37) 曹础基:《庄子浅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0年2版,第14页,第20页,第40页。
    ⑥(26) 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增订新版)上册,巴蜀书社2007年2版,第37页,第53页。
    ⑦ 林希逸《庄子鬲斋口义》曰:“物论者,人物之论也。齐者,一也,欲合众论而为一也。”参见(宋)林希逸著、周启成校注:《庄子鬲斋口义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3页。曹础基说:“物论,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论。不同的人,不同的客观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评论。但作者认为:客观事物本身本来就不分彼此,是齐同的,而人们关于是非、然否的争论都是出于私心成见所致。从道的观点看来,万物是齐同的,故物论也应该是齐同的。”见氏著:《庄子浅注》(修订本),第14页。
    ⑧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庄子编·庄子章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⑨ 张松辉:《庄子疑义考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7—28页。
    (10) 李智福说:“两汉六朝隋唐等中古文献皆以‘齐物—论’为属读,而无‘齐—物论’之属读。‘齐—物论’属读首发于北宋文士张文潜,他是在为挚友刘壮舆‘是是堂’题诗时偶然提及这种读法;后被南宋学术重镇王应麟援引,随后‘齐—物论’属读渐成宋明庄学史之主流,这种逆转背后有着复杂的学术或思想原因。清代及晚近学者试图调和二者,兼采‘齐物’和‘齐论’两说。‘兼齐’说在义理上可通,但质诸‘齐物论’三字,则有违逻辑排中律之嫌。如果对义理、文献和学术史等进行综合考察,将‘齐物论’属读为‘齐物—论’为最具胜义和最具优先性之读法。”见氏著:《庄子“齐物论”属读辨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第144页。
    (11) 王天然:《“齐物论”管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出土文献研究》第16辑,中西书局2017年版,第69—70页。
    (12)(29)(32)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版,第1422页,第1426页,第1559页。
    (13)(14)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3、274页,第1169页。
    (15) (梁)刘勰:《文心雕龙》,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48页。
    (16)(25)(38) 王叔岷:《庄子校诠》,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专刊之八八,1988年,第39—40页,第55页,第94-95页。
    (17)(18)(28)(30)(31)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册,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2版,第56页,第59-60页,第111页,第110页,第111页。
    (24) 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庄子斠补》,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86页。
    (27) 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页。
    (33)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下册,第961页。
    (3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出“待蛇蚹蜩翼”条,注曰:“意谓蛇凭借腹下鳞皮而爬行,蝉凭借翼羽而起飞。”又出“蜩甲也,蛇蜕也”条,注“蜩甲”为“蝉蜕皮”或“蝉壳”,“蛇蜕”为“蛇脱皮”。见陈书,第91、739页。方勇、陆永品《诠评》一曰:“吾待蛇蚹蜩翼邪:我依赖形体而动,犹蛇依赖腹下鳞皮而行,蝉依赖翅膀而飞吧?蚹:蛇鳞。”二曰:“‘予蜩甲也’三句:我像蜩甲吗?像蛇蜕吗?实则只是似之而非!……蜩甲:蝉壳。蛇蜕:蛇皮。”见二氏著:《庄子诠评》,第95、917页。
    (39) 以上所引钟氏文,俱见钟泰:《庄子发微》,第62、661页。《庄子发微》“蛇蚹”作“蛇跗”,“蚹”作“跗”,疑别本误字。《玉篇·足部》曰:“跗,足上也。”《集韵·虞韵》曰:“跗,足也。”“蛇跗”即“蛇足”。《庄子·寓言篇》曰:“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此文明以蛇无足,可知“蛇跗”之“跗”乃误字。审读《庄子发微》原文,钟泰大概亦以“蛇跗”为蛇腹下横鳞可行者。以“跗”有“腹下横鳞”义,大概起自宋人。参见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6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96页。
    (40) 上引甲字字形及引季氏、李家浩、李零说,俱见季旭升:《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97页。
    (41) 李守奎编著:《楚文字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5—306页。
    (42) “異”字的古文字字形,参见季旭升:《说文新证》,第178页;李守奎:《楚文字编》,第161页;古文字诂林编辑委员会编纂:《古文字诂林》第3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