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与声片: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构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and Sound Film:Construction of the Imagination of Modern Nation-State
  • 作者:李隽
  • 英文作者:LI Jun;
  • 关键词:国音 ; 声片 ; 现代民族国家 ; 现代性 ; 技术
  • 中文刊名:BDY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机构: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出版日期:2019-02-25
  • 出版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No.146
  • 语种:中文;
  • 页:BDYX201902009
  • 页数:7
  • CN:02
  • ISSN:11-1677/J
  • 分类号:61-67
摘要
声片取代默片不仅仅是一场电影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场艺术思维和审美方式的现代性的变革。我们通过梳理电影技术的突破所牵动的文化嬗变,指出早期电影里的"声音"是构建国家民族概念的重要符码和工具,它为银幕外的国语运动推波助澜,与"白话文"运动、"国片运动"形成合力,承载着以声音政治为手段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大任。
        
引文
[1]林年同主编.中国电影研究(第一辑)[M].香港:香港中国电影学会,1983:134.
    [2]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胡蝶回忆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53
    [3](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2005:43.
    [4]论看这京话报的好处[N].京话报,1901-08-15.
    [5]孙莹.农民、历史、现代国家想象.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8,44(2):56.
    [6]陈大悲.有声电影之马后炮[J].电影月报,1929(9):3.
    [7]追求“国音统一”,使方言分歧的区域语言向“国音”靠近的“国语运动”是“现代语言运动”展开的维度之一。另一个维度则是推倒古奥艰涩的文言文语言,实现“言行一致”的“白话文运动”。
    [8]吴汝纶.东游丛录·与伊泽修二谈话[A].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27.
    [9]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M].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10]譬如魏萍认为,以胡适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从理论主张的角度彰显了“国音”的精英立场。可参见:魏萍.声色国音与性别研究:中国早期声片中的声音现代性与性别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17.
    [11]朱经白,胡适,任鸿隽.新青年[J].1918,5(2):164.朱经白系朱经农的化名。
    [12]朱经白,胡适,任鸿隽.新青年[J].1918,5(2):167.
    [13]王照.《官话和声字母》序(二)[A].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21.
    [14]潘籍郛.推行简字非废汉文说[A].文字改革出版社编.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76.
    [15]陈大悲.有声电影之马后炮[A].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803.
    [16]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胡蝶回忆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53.
    [17]宣景琳.我的银屏生活[A].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电影史研究室选编.感慨话当年[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63-64.
    [18]这八篇文章为:沈诰的《有声电影发明史》《关于有声电影的几段谈话》;杨敏时的《关于有声电影之种种》;仲言的《记美国之有声电影》;洪深的《有声电影之前途》;周剑尘的《我对于有声电影的意见》;罗树森的《好莱坞对于有声电影之议论》和徐卓呆的《赌神惩罚的有声电影》。
    [19]陈大悲.中国影片企业家的三个恶梦[J].东方杂志,1924,21(16):95.
    [20]雪花.有声电影是国片复兴的新途径[J].影戏杂志,1930,1(7-8):31.
    [21]卢觉非.摄制有声国片刍议[J].影戏杂志,1930,1(9):35.
    [22]另一部是《故都春梦》,于1930年5月上映,上映时间早于《野草闲花》,但实际上两部是同时开拍的。
    [23]这十篇文章分别是:黄漪蹉的《〈野草闲花〉在电影史上之地位》;孙瑜的《〈野草闲花〉题材歌“寻兄词”的来源》;薇仲的《导演孙瑜小史》;梦的《〈野草闲花〉珍闻》;刘继群的《从〈野草闲花〉说到电影演员》;金焰的《〈野草闲花〉及其他》;朱石麟的《不澈底的社会与〈野草闲花〉》;孙瑜的《导演〈野草闲花〉的感想》;绮波的《〈野草闲花〉漫谈》;汤德培的《摄制〈野草闲花〉拾零》。
    [24]孙瑜.导演《野草闲花》的感想[J].影戏杂志,1930,1(9):54-55.
    [25]绮波.野草闲花漫谈[J].影戏杂志,1930,1(9):56.
    [26]黄嘉谟.论有声电影[J].电影月报,1929,9:38.
    [27]Mary Ann Doane.The Voice in The Cinema:The Articulation of Body and Space.Yale French Studies,no.60,1980:33-50.
    [28]郭沫若.英雄树[J].创造月刊,1928,8:4-6.
    [29]李梨初.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2:3-20.
    [30](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9.
    [31](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