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网络民族舆情治理探索——以“整体治理”理论为基础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XPLORATION ON THE NETWORK PUBLIC OPNION MANAGEMENT IN THE BORDER ETHNIC AREAS:BASED ON THE THEORY OF“HOLISTIC GOVERNANCE”
  • 作者:张丽君 ; 黄明涛
  • 英文作者:Zhang Lijun;Huang Mingtao;
  •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 网络民族主义 ; 网络民族舆情 ; 整体治理
  • 英文关键词:Frontier Ethnic Areas;;network nationalism;;network national public opinion;;Holistic governance
  • 中文刊名:MZYA
  • 英文刊名:Guangxi Ethnic Studies
  • 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广西民族研究
  • 年:2019
  • 期:No.145
  • 语种:中文;
  • 页:MZYA201901008
  • 页数:11
  • CN:01
  • ISSN:45-1041/C
  • 分类号:59-69
摘要
边疆网络民族舆情主体的民族性与多元化、舆情议题的敏感热度与复杂性以及舆情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共同扩大了边疆网络民族舆情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两面相的影响力。因此,以整体治理理论为范式,分析出边疆网络民族舆情治理现状中立法相对纷杂混乱、治理主体核心的政府组织机构庞杂低效、舆情监测研判体系缺失、互联网行业与民族大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以整体治理理论为度量尺,尝试绘出边疆网络民族舆情的整体性治理愿景。
        The nationalit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frontier network, the sensitiveness and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 issues, and the interactivity and openness of the subject communication methods have jointly expanded the destructive and constructive influence of the frontier network. Therefore, taking the theory of holistic governance as a paradigm,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public opinion in the frontier ethnic areas, such as the relatively uncoordinated legislation, the complex and inefficient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the lack of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judgment system, the low participation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public, etc.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aking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as a measure, try to draw a vision of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of the frontier network nationwide public opinion.
引文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马戎.关于“民族”定义[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3]胡颖廉.行政吸纳市场:我国药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的治理困境———以非法疫苗案件为例[J].广东社会科学,2017(5).
    [4]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5]杨鹍飞.“边疆”再探:概念、类型与治理路径[J].广西民族研究,2017(2).
    [6][日]青三瑠妙.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大众民族主义[G]//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中日学者的共同探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8]张勤.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与政府信任重塑[J].中国行政管理,2014(4).
    [9]Gado Alzouma.The state and the rebel:Online nationalisms in Niger[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Studies,2009(4).
    [10][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美]凯斯·R·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2]杨佩.从交往合理化看民族共识的生成机制[J].广西民族研究,2017(3).
    [13]杨吉.数字时代的必修课———杨吉TMT百部全说[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14]王小东.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论[J].战略与管理,2000(5).
    [15]王军.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2).
    [16] Lloyd Cox.Neo-liberal Globalisation,Nationalism,and Changed Condition of Possibility for Secessionist Mobilisation[G]//Aleksandar Pavkovic and Peter Randa,eds.The way to statehood,Secession and Globalisation.Hampshire:Ashgate Press,2008.
    [17]韩磊.“国家声援西藏运动”组织藏独活动研究(1988-2010)[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5.
    [18]张莉莉,王嵩楠.“藏独”网络恐怖活动应对措施初探[J].西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5).
    [19]赵国军.新媒体时代“疆独”网络分裂主义及其治理[J].广西民族研究,2015(2).
    [20]阿地力江·阿布来提.境外“疆独”势力对新疆的网络渗透及其危害[J].现代国际关系,2013(7).
    [21]相德宝.国际自媒体涉藏舆情及舆论斗争的规律、特征及引导策略[J].情报杂志,2016(5).
    [22]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31)[2018-08-14].http://www.cac.gov.cn/files/pdf/cnnic/CNNIC41.pdf.
    [23]2016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7-12-27)[2018-08-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sqbg/201712/t20171227_70118.htm.
    [24]刘建明.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5][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6]闵卫国,钱素华.提升政治心理品质、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8-08-22].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98.shtml.
    [28]王伟.关于建设新疆互联网舆情监测体系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4(10).
    [29]张廷.网络问政: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路径[J].电子政务,2011(12).
    [30]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1).
    [31]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2]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33]Christopher Pollit.Joined-up Government:Survey[J].Political Studies Review,2003(1).
    [34]Perri 6.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New Reform Agenda[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2.
    (1)公认的首次提出“网络民族主义”,并对其进行“定义”的是李慕瑾。(详情参见李慕瑾:《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http://guancha.gmw.cn/2003-10/031029/031029-25.htm。)随后,多次出现在新闻报道之中,如从2005年《“网络民族主义”和“对日新思维”不太可取》、2009年《网络民族主义的三个路标》、2012年《钓鱼岛之争与网络民族主义》、2013年《理性看待“网络民族主义”》以及2018年的《关于网络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等等。这些报道的数量足以证明“网络民族主义”从被创造之日起持续受到关注,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实现了从“网络词语”逐步成为“学术概念”的转变。
    (2)这些争议性和多样性主要体现为:一是持批判态度,认为该词趋向于极端民族主义,饱含贬义色彩;二是持中立态度,认为该词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积极面相和消极面相共存;三是持支持态度,认为是“政治上进步”的爱国主义之体现;四是价值无涉(valuefree)态度,即该词是“网络+民族主义”的有机结合,仅涉及民族主义的表达方式变化并只对该词所指称的现象进行描述。本文选择客观看待“网络民族主义”,支持第二种观点。
    (3)彭兰教授将社会化媒体定义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其特征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以及“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参见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网络民族主义源于具备“国际”意义的以中华民族为集体的情感性言论表达及相关群体性运动,因此大多数研究网络民族主义的学者均只讨论国家层面的“民族主义”,如古士刚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透视》(《前沿》,2011年第11期)一文则指出了他只讨论“中华民族”网络民族主义。
    (2)边疆分类标准和分类众多,如海疆与陆疆、数字边疆、文化边疆等;陆路边疆也有再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三大边疆区等。本文则以国家规定的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
    (1)Elisabeth Noelle-Neumann(1993)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指舆论产生的过程其中一方因为自己的缄默导致了另一方态度加强,并促使效果逐渐的累积,群体意见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态而形成了舆情以及群体极化。详情参见Elisabeth NoelleNeumann:The Spiral of Silenc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1)根据人民网的列表,内蒙古地方问政网站仅显示“包头政府网”,但是无法访问,http://leaders.people.com.cn/wenzheng/GB/356331/index.html。
    (1)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是目前最快速最便捷的参与式网络途径,除了网站外,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邮箱等均为举报方式;边疆民族地区网信办也开设了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其中内蒙古、云南没有建立举报中心网站,但是举报电话六个地区均有设。并且,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网址www.piyao.org.cn,)已于2018年8月29日正式上线。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