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杂病论》“方证论治”内涵的认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reatment from Prescription and Syndrome”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伤寒杂病论》)
  • 作者:付桥桥 ; 王希胜 ; 谷浩荣
  • 英文作者:FU Qiaoqiao;WANG Xisheng;GU Haorong;
  • 关键词:方证论治 ; 方证辨证 ; 辨证论治 ; 伤寒杂病论
  • 中文刊名:ZZY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7
  • 出版单位:中医杂志
  • 年:2019
  • 期:v.60
  •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8JQ8026);; 陕西中医药大学科学研究计划(2017PY21)
  • 语种:中文;
  • 页:ZZYZ201910021
  • 页数:3
  • CN:10
  • ISSN:11-2166/R
  • 分类号:88-89+92
摘要
"方证论治"是后世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所蕴含的论治方法的高度概括,是对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最为直观的表述,是张仲景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方证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属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层面的技术问题,也有属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特征等方法学的内容。认为方证对应是方证论治的理论起点,即"方证"与"症症"的对应;证机相应是方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方证论治的上位概念;合方论治是方证论治的延伸。探索方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建立以张仲景学说为支撑的方证论治系统,从而充实和完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和方法,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亟待解决和深入挖掘的一个重要问题。
        
引文
[1]贾春华,王永炎.“方证论治系统”理论框架[N].中国中医药报,2006-09-04(5).
    [2]王庆国.刘渡舟医话医论100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3]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等.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
    [4]朱邦贤.“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5]贾春华,王永炎.“方证论治系统”中的证候与方剂[N].中国中医药报,2006-09-14(5).
    [6]李慧.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同为中医精髓[N].中国中医药报,2006-09-06(5).
    [7]张文选.辨方症论治体系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1-5.
    [8]柴剑波,李冀,李胜志,等.“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8):711-713.
    [9]冯世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81.
    [10]张兰凤,王阶,王永炎.方证对应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