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别价值、国际价值和国际贸易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National Value,International Valu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 作者:冯金华
  • 英文作者:Feng Jinhua;
  • 关键词:国别价值 ; 国际价值 ; 比较优势 ; 国际交换比率 ; 汇率
  • 英文关键词:national value;;international value;;comparative advantage;;terms of trade;;exchange rate
  • 中文刊名:SJJJ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 机构: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0-10
  • 出版单位:世界经济
  • 年:2016
  • 期:v.39;No.458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均衡价格与价值研究”(15BJL007)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SJJJ201610002
  • 页数:25
  • CN:10
  • ISSN:11-1138/F
  • 分类号:5-29
摘要
根据劳动价值论、等价交换和"一价律"的假定可以证明,任意一个国家生产的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国别价值等于这个国家中该商品的价格与所有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乘以生产这些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总量;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等于用任意一个国家的货币来计量的该商品的价格与全世界所有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乘以全世界的劳动总量。由此说明:任意一个国家在其单位国别价值比率相对小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任意两个国家的任意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的比率,且任意两个国家的汇率等于这两个国家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的比率。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of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the exchange of equivalents and the"law of one value",this paper proves that( i) the unit national value of any commodity produced by any country is equal to the multiplication of two numbers-one is the ratio of the price of the commodity to the total price of all commodities,and the other is the total amount of labor producing these goods in the country befor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i) the unit international value of any commodity is equal to the multiplication of two numbers as well-one is the ratio of the price of the commodity to the total price of all commodities produced globally,measured by any kind of money,and the other is the total amount of labor producing these goods in the whole world after opening. Therefore,before opening,any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modity production,where the unit national value ratio is relatively small; after opening,however,the terms of trade of any two goods between any two countries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unit international value of the two goods. Moreover,the exchange rate of any two currencies is equal to the ratio of the unit international values represented by the two currencies.
引文
陈琦伟(1982):《论国际价值---比较利益论科学内核的再探讨》,《世界经济》第6期。
    冯金华(2013),《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经济评论》第6期。
    何干强(2013):《也谈国际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特征》,《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期。
    胡方(2016):《国际价值、技术进步与贸易利益》,《当代经济研究》第4期。
    黄亚钧(1983):《国际价值的形成与国际贸易的不等价交换---论价值规律在国际上应用的重大变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金建(1988):《关于国际价值理论的探讨》,《争鸣》第4期。
    李翀(2007):《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理论的构建》,《当代经济研究》第4期。
    逯建、顾芹(2011):《论“国际价值”的实体性和伦理意义》,《当代财经》第8期。
    宋树理(2014):《国际价值的决定、变化及应用》,上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
    吴宣恭(2007):《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几个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欣西(1982):《论马克思价值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国际贸易问题》第1期。
    杨圣明(2011):《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经济学动态》第8期。
    袁欣(2006):《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劳动价值论的解释》,《经济经纬》第6期。
    [埃]阿明(1990):《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高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英]穆勒(1991a):《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上卷,赵荣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英]穆勒(1991b):《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英]斯拉法(1962):《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法]伊曼纽尔(1988):《不平等交换---对帝国主义贸易的研究》(文贯中译),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日]中川信义(2003):《“不等价交换”与国际价值论---对阿格里·伊曼纽尔、萨米尔·阿明、克里斯蒂安·帕卢瓦的“不等价交换论”之批判》(张开玫译),《经济资料译丛》第3期。
    [日]中川信义(2008):《围绕国际价值论的若干理论问题》(张开玫、匡凤姿编译),《经济资料译丛》第1期。
    [匈]兹尔科(1986):《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谭国政译),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Busch,K.Die multinationalenK onzerne:ZurA nalyse der Weltmarktbewegung des Kapitals.Frankfurt am Main,1974.
    Lee,Chai-On.“Marx's International Value:Revisited.”Review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udies,2002,19,pp.193-232.
    Siegel,T.Kapitalismus als Weltsystem:Methodische Probleme einer marxistischen Analyse des Weltmarkts.CampusVerlag,1980.
    Von B9hm-Bawerk,Eugen;Hilferding,Rudolf;von Bortkiewicz,Ladislaus and Sweezy,Paul Marlor.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New York:A.M.Kelley,1949,p.83.
    (1)马克思(2009b,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66页。
    (2)马克思(1974,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12页。
    (3)马克思(2009b,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645页。
    (1)马克思(2009c,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18页。
    (2)有些学者提出,和任何劳动一样,国际劳动也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国际抽象劳动就是形成国际价值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李翀,2007;何干强,2013)。这种看法是把国际劳动的存在作为论证的前提,但需要论证的却恰恰是这个前提本身是否存在。
    (3)马克思(2009c,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98页。
    (4)马克思(2009b,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2页。
    (1)马克思(2009c,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716页。
    (2)实际上,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市场需求已经包含了生产力水平和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3)尽管近年来国外对国际价值及其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较少,但仍有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Lee(2002)。
    (1)马克思(2009b,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52页。
    (1)(2)(3)马克思(2009b,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84、185、193-194页。
    (4)马克思(1973,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28、229页。
    (1)这个假定只是为了使后面的讨论能够更加简单一些。实际上,即使某些国家不生产和销售某些种类的商品,也不会影响本文对商品和货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所做的分析。
    (2)在封闭经济中,等价交换意味着一国国内的商品自由流动和供求均衡,故在(1)式中,pij代表了国内商品自由流动条件下形成的均衡价格。
    (1)马克思(2009a,中译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10页。
    (2)如果某个国家生产的商品的种数小于n,即不生产某些种类的商品,这些种类商品的数量就等于0。
    (1)由于任意一种货币用其自身来计量的价格总是恒等于1,即总有pgj=1,故决定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国别n价值的(5)式可以进一步写为:λgj=(pgj/∑p单位商品国别价值的(6)式完全一i=1ijqij)Lj,它在形式上与决定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决定单位商品国别价值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国别价值的公式统一表示成:λij=(n pij/∑p,i=1,…,n;i=g。i=1ijqij)Lj
    (1)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通行做法是:先把各种不同种类的劳动都“还原”为所谓的“简单平均劳动”,然后再把还原后的这些简单平均劳动加总成为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冯金华,2013)。这种做法一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备受质疑的一个方面。例如,庞巴维克就认为,“依照什么比例复杂劳动产品的价值可以转化为简单劳动,这是不确定的,不可能预先根据复杂劳动所固有的任何性质加以确定,它只是实际交换关系所决定的实际结果”(B9hm-Bawerk,1949)。
    (1)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不存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故任意一个国家的劳动总量在开放之后仍然可以保持不变。于是,我们仍然用不带星号上标的Lj来表示开放之后第j个国家的劳动总量。
    (2)在开放经济中,等价交换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自由流动和供求均衡,故在(7)式中,p*ij代表了国际商品自由流动条件下形成的国际均衡价格。
    (1)如前所说,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了每一个国家都生产和销售所有的n种商品。根据这一假定,可以很容易地用某一个国家如第j个国家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来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参见(9)式)。实际上可以证明,即使假定某个国家如国家j不生产某种商品如商品i,但只要至少有两个国家生产商品i,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国家也生产国家j所生产的某种商品,则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就仍然可以用国家j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来表示。
    (1)在开放之前,任意一个国家j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别价值λgj,可以从该国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用这些商品交换到的全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总量的公式(即(3)式)直接求解,但在开放之后,任意一个国家j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λ*gj无法同样地从整个国际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等于用这些商品交换到的全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总量的公式(即(12)式)直接求解,而必须先把(12)式右边的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都替换为同一个国家的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
    (2)在完全开放之后,任意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全部商品的国际价值总量不再必然等于该国在生产这些商品上所消耗的劳动总量,正如在开放之前,一国国内某个行业生产的全部商品的国别价值总量并不必然等于该行业在生产这些商品上所消耗的劳动总量。
    (3)和讨论国别价值时按照自然时间加总一国国内的不同劳动一样,这里同样是按照自然时间来加总不同国家的劳动。n n
    (4)注意,(14)式的分母等于∑p**i=1ij(m∑q*j=1ij),m但不等于∑i=1∑p*j=1ijq ij。
    (1)尽管在开放之后,任意一个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都是国际价值,即等于全世界的劳动总量比上以该国货币计量的全世界的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但我们也可以仿照计算开放之前单位货币的国别价值的方法,象征性地定义任意一个国家的单位货币在开放之后的国别价值,即令它等于该国的劳动总量与以该国货币计量的该国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例如,若用λ'gj表示第j个国家的货币在开放后的单位国别价值,则就有:nλ'gj=Lj/∑p*i=1ijq*ij。
    (2)与国别价值的情况一样,决定单位商品国际价值的(15)式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国际价值的(14)式也可以统一表示成:λ*ij=(p*nij/∑p*;i=g。i=1ijq*i)·L,i=1,…,n
    (3)注意,在完全开放之后,不同的国家有统一的市场,但却使用不同的货币,故在不同的国家中,同一种商品的国际价值无差别,但价格却各不相同---因为有不同的计量单位。
    (4)与决定国别价值的(6)式的情况一样,在(16)式中决定单位商品国际价值的也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国际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供求或价格,也不是实际消耗的劳动量。
    (1)如同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一样,尽管在开放之后,任意一个国家的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都是单位国际价值,即等于用该国该商品的价格乘以全世界的劳动总量与以该国货币计量的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但我们也可以象征性地定义任意一个国家的任意一种商品在开放后的单位国别价值,即令它等于该国该商品的价格乘以该国的劳动总量与以该国货币计量的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因此,若用λ'ij表示第j个国家生产的第n i种商品在开放后的单位国别价值,则就有:λ'ij=(p*ij/∑p*i=1ijq*ij)Lj。
    (2)与此不同,在计算任意一个国家的货币所代表的单位国际价值的(14)式中,分母只能用该国(而非任意一国)货币计量的全世界的商品价格总量---除非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同一种货币。
    (1)巨无霸指数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根据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Bid Mac)在世界各地的价格编制的一个用来估计不同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的相对价值的指数。其基本假设是:若用相同的货币来表示,则任意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中的价格就应当相同。例如,一个巨无霸汉堡包在加拿大卖3加元,而在美国卖2美元,则美元与加元的汇率就等于3加元/2美元=1.5加元/美元,即1美元等于1.5加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