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特征及应对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 作者:陆岷峰
  • 关键词:微型金融机构 ; 风险特征 ; 应对策略
  • 中文刊名:JRSC
  • 英文刊名:Huabei Finance
  • 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华北金融
  • 年:2019
  • 期:No.507
  • 基金: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省级项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战略研究”(项目编2019SHJ66)
  • 语种:中文;
  • 页:JRSC201904007
  • 页数:7
  • CN:04
  • ISSN:12-1309/F
  • 分类号:53-58+78
摘要
微型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微型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但其既具有一般金融机构的共同存在风险特征,又因服务地域和对象的特殊性,产生了个性化的风险特征。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背景下,如不能有效地防范与化解微型金融机构风险,有针对性地根据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构建防范与化解风险扩散和传播的体制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将对乡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
        
引文
[1]庄家慧.市场竞争与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研究评述与启示[J].西部金融,2018(02):43-47.
    [2]陈惠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微型金融风险防控与分担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7):15-17.
    [3]张正平,胡蕾蕾.国际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变化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金融,2016(11):11-16.
    [4]周才云.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与经营绩效的动态关系——基于8所机构的变截距面板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09):76-80.
    [5]徐博欢等.逆全球化影响下人民币国际化不确定因素与成长之路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1):76-84.
    [6]汪祖刚,吴建平等.关于金融通道叠加成本现象、原因及治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3):21-34.
    [7]徐阳洋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优化研究[J].西南金融,2019(01):37-43.
    [8]徐博欢等.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与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03):31-40.
    [9]徐阳洋等.关于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4):32-41.
    [10]徐阳洋等.关于构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基础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19(2):137-145.
    [11]季子钊等。新阶段下地方金融监管模式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J].海南金融,2019(3):45-52.
    [12]汪祖刚等.刚性兑付:理论解析写实践探索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9(2):22-28.
    [13]周军煜等.基于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的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19(02):26-32.
    [14]]周军煜等.金融科技嵌入商业银行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9(2):44-49.
    [15]周军煜等.关于当前第三方支付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46-51.
    [16]陆岷峰.2019,互联网金融生态前瞻[J].金融博览,2019(01):74-75.
    [17]汪祖刚等.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10.
    [18]陆岷峰.身边的互金风险了解吗?[J].金融博览,2019(03):44-47.
    [19]季子钊等.成本效应与风险效应: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用最大化下最优利差抉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1):08-15.
    [20]徐阳洋等.关于金融科技变革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8(09):52-56.
    [21]徐博欢等.金融乱相与金融治理[J].财经科学,2018(10):36-41.
    [22]陆岷峰.关于金融本源及创新边界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8(09):62-6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