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七言古体诗风格演变之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成群
  • 关键词:初唐歌行 ; “风雅” ; 正体 ; 杜甫 ; 韩愈 ; 苏轼 ; “神”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中国元好问学会;
  • 出版日期:2019-02-10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9
  • 期:No.636
  • 基金: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元初大都‘文统’儒士集团研究”(项目编号:16LSC019)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904007
  • 页数:9
  • CN:04
  • ISSN:14-1034/I
  • 分类号:36-44
摘要
元好问早年七言古体诗(以下简称七古)声情流畅,与初唐七言歌行类似。"贞祐南渡"后,元好问尊杜学杜,其七古因而以奇崛曲折、层波叠浪等特点取代了以往的声情流畅。与有宋诗人一样,元好问也无法避免学杜得韩的旧轨,是以也展示出专泥奇险的倾向。或许是为了摆脱韩诗之弊,元好问编纂《东坡诗雅》以习苏诗。在其人生后期所写的一些七古中,诗歌主旨开始追求一种苏轼式的悠远神妙之境。元好问七古对唐诗、宋诗转益多师,存在一个几经变化、不断调适并整合之的演化历程。
        
引文
(1)许学夷:《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0页。
    (2)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37页。
    (3)(4)(10)(11)(12)(59)(60)(76)(77)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页,第5页,第21-24页,第18页,第22页,第61页,第67页,第65页,第70页。
    (5)罗仲鼎:《艺苑巵言校注》卷四,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159页。
    (6)(7)(8)(9)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六,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758页,第1762页,第1765页,第1767页。
    (13)葛晓音:《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兼论歌行的形成与七古的分野》,《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第58页。
    (14)(19)(28)(32)(84)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4页,第1301页,第91页,第91页,第91页。
    (15)(16)元好问:《中州集》癸集第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26页,第526页。
    (17)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3-110页。
    (18)葛晓音:《从诗骚辨体看“风雅”和“风骚”的示范意义——兼论历代诗骚体式》,《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3期,第102、104页。
    (20)(22)(26)(27)(39)(86)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81页,第397页,第54页,第72页,第203页,第394页。
    (21)(40)(63)(87)(88)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四,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842页,第654-655页,第732-733页,第969页,第834页。
    (23)(72)(78)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二,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80页,第180页,第180页。
    (24)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五,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021页。
    (25)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三十五,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9页。
    (29)(30)(69)(71)(75)刘祁:《归潜志》卷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80页,第80页,第80页,第87页,第85页。
    (31)赵秉文:《赵秉文集》卷十九,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76页。
    (33)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六,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150-1151页。
    (34)詹杭伦、沈时蓉:《元好问的杜诗学》,纪念元好问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纪念元好问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
    (35)郝敬:《艺圃伧谈》,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第4册,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2905页。
    (36)胡震亨:《唐音归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4页。
    (37)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70页。
    (38)(42)(61)(62)(65)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53页,第451页,第567页,第456-458页,第508页。
    (41)葛晓音:《杜甫长篇七言“歌”“行”诗的抒情节奏与辨体》,《文学遗产》2017年第1期,第73页。
    (43)(82)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4页,第155页。
    (44) (92)郝经:《遗山先生墓铭》,《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三十五,第478页,第479页。
    (45)葛晓音:《论杜甫的新题乐府》,《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第204页。
    (4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83页。
    (47)张忠纲:《诗趋奇险谱新篇——从杜甫到韩愈》,《文史哲》2012年第6期,第5页。
    (48)叶燮:《原诗》内篇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
    (49)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
    (50)赵翼:《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57页。
    (51)钱锺书:《谈艺录》十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05-218页。
    (52)谷曙光:《韩诗之变与苏诗的变中之变——论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与宋代新诗格的确立》,《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87页。
    (53)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7页。
    (54)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5页。
    (55)何汶:《竹庄诗话》卷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6页。
    (56)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一,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95页。
    (57)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八,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19-2123页。
    (58)王礼培:《小招隐馆谈艺录初编》卷三,中国诗话珍本丛书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799页。
    (64)(89)(90)(91)狄宝心:《元好问诗编年校注》卷五,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89-990页,第1348页,第1188页,第1686页。
    (66)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
    (67)吴振华:《韩愈诗歌艺术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页。
    (68)谷曙光:《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4页。
    (70)张晶:《从李纯甫的诗学倾向看金代后期诗坛论争的性质》,《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第70页。
    (73)林明德:《元好问与苏轼》,纪念元好问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筹备会编:《纪念元好问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43页。
    (74)(83)(85)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六,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376页,第1150页,第1383页。
    (79)葛晓音:《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学术月刊》1995年第4期,第82页。
    (80)(81)李之亮:《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11年版,第514页,第89页。
    (93)翁方纲:《读元遗山诗四首》,《复出斋诗集》卷六十六,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4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9页。
    (94)查洪德:《借鉴中求超越:在唐宋诗之外求出路——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95)狄宝心:《元好问文编年校注》卷三,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5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