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继承与政治革新的纠葛——秦汉时期儒学的衰与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View From the Decline and Rise of Confucianism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 作者:王霞 ; 李育军
  • 英文作者:Wangxia;Li Yujun;
  • 关键词:文化记忆 ; 汤武革命 ; 典籍 ; 政治革新
  • 中文刊名:CSXK
  • 英文刊名:Chuanshan Journal
  • 机构: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8-08 11:16
  • 出版单位:船山学刊
  • 年:2019
  • 期:No.122
  • 基金: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秦汉时期儒学的兴衰研究”(18C0352)
  • 语种:中文;
  • 页:CSXK201904011
  • 页数:7
  • CN:04
  • ISSN:43-1190/C
  • 分类号:72-78
摘要
秦汉之际儒学衰败与兴起的历史,也是儒家在政治领域中沉浮的历史。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文化继承与政治革新的纠葛。先秦儒、法两家同属于中原文化,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然而他们却在构建自己的政治理论之时,因为对汤武革命、《诗书》典籍等历史文化的不同选择,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呈现出不同的结局。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政治革新之时,必然要解决如何继承文化的问题。若要解决政治革新和文化继承之间的纠葛,就必须清醒地认识把握并实现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引文
[1]扬·阿斯曼著,金寿福、黄晓晨译.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朱汉民,胡长海.儒、法互补与传统中国的治理结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2).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
    [5]蒋礼鸿.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
    [6]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
    [7]司马迁.史记: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8]张金光.战国秦社会经济形态新谈——官社经济体制模式研究.北京:商务出版社,2013年.
    (1)参见朱汉民、胡长海论文《儒、法互补与传统中国的治理结构》。这篇论文是从政治角度分析了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理论,指出儒家注重民意,而法家则重在效能。笔者认同此文对儒、法两家政治思想的区分,本文则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阐发儒、法两家思想理论的种种关联。
    (1)在《文化记忆》书的第72页至第77页中,扬·阿斯曼教授阐述了神话和历史的关联,神话既可以是人们虚构的历史,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神话的两个作用是奠基作用和与现实对立的作用。
    (2)扬·阿斯曼教授在《文化记忆》书中指出“过去”的“本质决定于当下对意义的需求及其参照框架。过去并非自然生成,而由文化创造”。参看其书第41页。
    (1)《六经》乃虚指,因为《六经》中的《乐经》在汉朝已佚,实为《五经》。
    (2)扬·阿斯曼界定卡农,道:“从广义上说,卡农指向传统,而在狭义上,它指向经典。”见《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书第122页。这里是指狭义上的经典。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