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尔·贝娄的“荒原”情结解读英美文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steland” of Saul Bellow
  • 作者:张晓霞
  • 英文作者:ZHANG Xiao-xia;
  • 关键词:索尔·贝娄 ; “荒原”情结 ; 英美文学 ; 西方社会
  • 中文刊名:YCS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
  • 出版日期:2018-11-15
  • 出版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38;No.174
  • 语种:中文;
  • 页:YCSZ201806016
  • 页数:3
  • CN:06
  • ISSN:32-1053/G4
  • 分类号:90-92
摘要
以《晃来晃去的人》为例,通过"自我追问""行为荒诞性"和"精神荒原"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荒原"情结进行分析可知,英美文学经常将黑色幽默、夸张讽刺、带有讽刺性的文学典故和荒诞英雄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对西方政府和社会的腐败进行批判,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文
[1]张军,吴建兰,纪楚楚.索尔·贝娄国内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2016,37(1):77-81.
    [2]籍晓红.索尔·贝娄的“还乡”情结与“还乡”之路[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4):92-96.
    [3]王珂菲.茶文化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2):396-397.
    [4]席楠.美国犹太民族文学中的双重“自然”悖论——以索尔·贝娄《赫索格》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128-131.
    [5]李娜.“2016全国高校英国文学研究方法与课程教学高端论坛”在京举行[J].国外文学,2016(3):155-155.
    [6]崔永光,方丹.从三部文学史看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叙事主题和文化变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117-121.
    [7]江作苏,刘文军.播植观和播映观在当代出版文化中的耦合研究——基于美国文学出版物《S.》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6,24(4):5-9.
    [8]高博.美国文学改编电影的童话情节[J].电影文学,2016(4):100-102.
    [9]龙亚.聚焦美国文坛的思想与智慧——评《美国文学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3(3):136-136.
    [10]龙跃.非裔美国文学中的“黑人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5):139-14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