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中介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的作用 以饾版印刷术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子琪
  • 中文刊名:XMSH
  • 英文刊名:New Arts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新美术
  • 年:2019
  • 期:v.40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艺术社会学视域下的中国艺术中介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BGL281
  • 语种:中文;
  • 页:XMSH201904017
  • 页数:5
  • CN:04
  • ISSN:33-1068/J
  • 分类号:113-117
摘要
<正>木版水印技术,由中国饾版印刷术,即古代彩色套版印刷技术发展而来,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巅峰。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生活方式转变,令这种技艺精湛、内容丰富的传统技艺一度趋于灭亡。民国时期,荣宝斋与文人、学者、艺术家合作,不仅重拾了这项传统技艺,并创造性地应用在复制国画上。本文的着眼点,不在于探讨木版水印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荣宝斋复兴雕版印刷术的案例,探讨艺术中介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中的作用。
        
引文
1鲁迅著,〈北平笺谱〉序,载《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27页。
    2同注1。
    3胡正言编印,书中的各种花卉动物,色彩逼真,栩栩如生。
    4郑振铎著,〈十竹斋笺谱〉跋,载《郑振铎全集》第十四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57页。
    5冯鹏生著,《中国木版水印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页。
    6郑茂达著,《制笺艺术》,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第28页。
    7郑振铎著,〈访笺杂记〉,载《郑振铎全集》第十四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15页。
    8同注1。
    9同注7。
    10同注1。
    11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17页。
    12孙树梅、孙志萍撰,〈我所亲历的荣宝斋木版水印发展历程(二)〉,载《荣宝斋》,2012年第3期,第264-265页。
    13[加]德里克·张著,《艺术管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第37页。
    14同注6,第213页。
    15同注6,第215-216页。
    16同注6,第214页。
    17郑茂达著,《制笺艺术》,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第28页。
    18鲁迅著,《鲁迅书信集》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第420页。
    19同注18,第496页。
    20同注18,第707页。
    21 Victoria D Alexander,Sociology of Arts: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Blackwell Publishing,2003.
    22[美]凯文·凯乐著,《战略品牌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3 Elizabeth Currid,The Warhol Economy:How Fashion,Art,and Music Drive New York C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pp.250.
    24[美]苏立文著,《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8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