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以人重:明清之际魏塘钱氏的家族网络与政治变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eople as the Core of Clan:The Kingship Network and Political Changes of the Qian's Family in Weitang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Ming to Qing Dynasties
  • 作者:冯贤亮
  • 英文作者:FENG Xianliang;
  • 关键词:明末清初 ; 嘉善 ; 家族网络 ; 政治权力 ; 社会变迁
  • 英文关键词: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Jiashan;;kinship network;;political power;;social changes
  • 中文刊名:XSYK
  • 英文刊名:Academic Monthly
  • 机构:复旦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9-07-20
  • 出版单位:学术月刊
  • 年:2019
  • 期:v.51;No.602
  • 基金: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江南文化研究”课题“明清之际的江南文人、文化生活与中国政治”(2018XAC00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YK201907015
  • 页数:15
  • CN:07
  • ISSN:31-1096/C
  • 分类号:151-165
摘要
晚明江南地方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地方上势家大族起了很多积极作用。通过这些大族地方生活的轨迹,可以知晓其最重要的姻亲网络及核心家族间的链接关系。在浙江嘉善县,堪称权势阶层主流的钱氏等家族,对国家保持着高度忠诚,没有在地方上发展为垄断州县行政的"宗族社会"。在清兵南下后,这些大族的变化与家族成员的人生遭际,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样态,也折射出王朝统治变化进程中地方的政治脉动和士人的家国情怀。从钱氏族人的生死往事、已逝的生活世界,可以探求和理解明清之际士人生活的状态及其生存之道,他们处于交互编织的网络中,既包括社会身份,也包括本土秩序,形塑了地方社会形态,影响了地方历史的主流变化。钱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构造出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家族遗产、接近一致的信仰以及大族共有的文化氛围。在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中,钱家的那些代表人物,渗透至社会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谓"链接性角色"的作用,建立起一种无限复杂的"微权力"网络。因此也可以解释,在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与地域社会中,因为有了这样具有"结构"性力量的社会阶层存在,晚明以来足以表现地方的人物,就是那样一些官绅士人而非其他的原因。
        Prominent families greatly propell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local societies in Jiangnan during the late Ming period. Through their local activities, we can tease out their most important affinity networks and the link relations between them. In Jiash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since the main powerful families as the Qian all held high fidelity towards the empire, the "lineage society" monopoly on county administrations didn't exist in the local society. After the Manchu troops' invasion of Jiangnan, those families and their members suffered complicated vicissitudes, which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impulse of the local society and the literati's feelings for home and country in the dynasty transition period. Thus, the Qian's life stories can help us explore and understand the literati's life situations and ways of survival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 Their interactive networks related to social identities and local orders not only shaped the form of the local society but also influenced the primary alteration of the local history. The Qian's family had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stable way of life in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 with rich family heritage, similar faith and shared cultural atmosphere. Within the social structure based on kinship,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Qian family served as "linkage", showing impacts o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and constructed a sort of "Micropower" network of extreme complexity. It is because there was such a social class with "structural forces" in a specific life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society, none other than the official literati became the local representative since the late Ming Dynasty.
引文
(1)嘉庆《嘉善县志》卷14《人物志二·行谊》,嘉庆五年刻本。
    (2)李维桢:《丁母吴夫人墓志铭》,收入丁桂芳、丁策定:《香湖丁氏家乘》卷4,乾隆三年刻本。
    (1)魏大中:《藏密斋集》卷13《杂著三·福建按察使颖亭陈公行状》,崇祯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666-667页。
    (2)支如玉:《先考华平府君行述》,收入支大纶:《支华平先生集》附录,万历清旦阁刻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492页。
    (3)丁辉、陈心蓉:《明清嘉兴科举家族姻亲谱系整理与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302页。
    (4)钱鸿文纂修:《嘉善钱氏世系续刻》卷1,1914年铅印本,第2a页。
    (5)这方面的论述,可参冯贤亮:《晚明的县域社会与绅士家族-以嘉善陈龙正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冯贤亮:《脉络、姻亲与举业:明清时期的嘉善曹氏家族》,《史林》2018年第3期。
    (6)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自序”(1937年),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1页。
    (7)有关江南地区“宗族社会”形态的论述,可参见滨岛敦俊:《江南无“宗族”》,《复旦史学集刊》第四辑“明清以来江南城市发展与文化交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81-290页。
    (8)曹氏在清代的兴盛绵延之态,可参见曹葆宸、曹秉章纂述:《嘉善曹氏惇叙录》,1933年刻本。
    (9)郭正域:《合并黄离草》卷18《钱氏家乘序》,万历刻本,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124页。
    (10)《明史》卷251《钱士升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6487页;孙静庵:《明遗民录》卷38《钱士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87页;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5《人物志一·名宦》,光绪十八年重修、1918年重印本。
    (11)钱士升:《赐余堂集》,陆奎勋“序”,乾隆四年钱佳刻本,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399页。
    (12)许重熙辑:《年谱》,钱士升:《赐余堂集》,第420页。
    (13)有关钱氏家族精英分子的事例与生活空间的转换等,另参见冯贤亮:《从梅花里到半村:明末清初的士人生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14)王鸿泰:《社会图像的建构》,胡晓真、王鸿泰主编:《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38-39页。
    (15)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85页。
    (1)张彤彤:《著姓望族与明末词坛——以嘉兴钱氏为例》,《学术交流》2017年第3期。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1“钱栴”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649页。
    (3)陈山毓:《陈靖质居士文集》卷5《钱氏家乘序》,天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28页。
    (4)相关研究主要是潘光旦:《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24页附表;金一平:《柳洲词派——一个独特的江南文人群体》,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0-81页;杨叶:《〈嘉善钱氏家传〉简述》,《嘉善记忆》2017年第2期。本文对于这些研究中出现的相关错讹,作了必要的修正。另据冯贤亮:《晚明的县域社会与绅士家族-以嘉善陈龙正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冯贤亮:《脉络、姻亲与举业:明清时期的嘉善曹氏家族》,《史林》2018年第3期。
    (5)有关袁家的情况,可参冯贤亮:《布衣袁仁: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学术月刊》2018年第8期;冯贤亮:《袁黄与地方社会:晚明江南的士人生活史》,《学术月刊》2017年第1期。
    (1)袁仁:《参坡公袁先生一螺集》之《五言古诗·哭钱木庵姐丈》,袁黄编:《袁氏丛书》卷9。
    (2)袁仁:《参坡公袁先生一螺集》之《书·与钱允彰》,袁黄编:《袁氏丛书》卷10。
    (3)周鼎:《曹氏先茔记》、钱士升:《曹氏家乘原序》,《南湖文丛》编委会编:《〈檇李文系〉选辑·宗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7、57-58页;万历《嘉善县志》卷12《杂志·佚事》。
    (4)嘉庆《嘉善县志》卷14《人物志二·行谊》。
    (5)钱士升:《赐余堂集》,陆奎勋“序”,第399页。
    (6)曹勋:《陈贲闻集序》,陈山毓:《陈靖质居士集》,天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影印版,第551页。
    (7)曹鉴咸续修,曹焕、曹焜校刊:《曹氏族谱》卷7《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进阶正治卿峨雪公暨配二品夫人徐氏合葬墓志铭》。
    (8)嘉庆《嘉善县志》卷3《区域志下·古迹》;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9《人物志一·宦业》、卷20《人物志二·理学》。
    (9)冯贤亮:《明清江南的州县行政与地方社会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73页。
    (10)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0《食货志二·土田·嵌田》附《万历年间嘉善县乡官公揭》。
    (11)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29《人物志十一·列女》。
    (1)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25《人物志七·侨寓》、卷29《人物志十一·列女》。
    (2)丁辉、陈心蓉:《嘉兴历代进士研究》,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第270-271页。该书将钱烨误作钱燡,并言娶曹尔堪女为妻,误。另参杨叶:《〈嘉善钱氏家传〉简述》,《嘉善记忆》2017年第2期。
    (3)曹鉴咸续修,曹焕、曹焜校刊:《曹氏族谱》卷7《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进阶正治卿峨雪公暨配二品夫人徐氏合葬墓志铭》。
    (4)雍正《嘉善县志》卷10《人物志下·隐逸》。
    (5)雍正《嘉善县志》卷9《人物志下·文苑》。
    (6)曹鉴咸续修,曹焕、曹焜校刊:《曹氏族谱》卷4《行次传》。
    (7)曹鉴咸续修,曹焕、曹焜校刊:《曹氏族谱》卷7《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进阶正治卿峨雪公暨配二品夫人徐氏合葬墓志铭》。
    (8)盛枫:《嘉禾征献录》卷3《吏部》,清抄本,《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44册,第396页。
    (9)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1“周立勋”条,第630、655页。
    (10)叶梦珠:《阅世编》卷5《门祚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21页。
    (11)盛枫:《嘉禾征献录》卷3《吏部》,《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44册,第396页。
    (12)光绪《重修奉贤县志》卷12《人物志三·行谊》,光绪四年刊本。
    (13)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3《五言古诗·望家园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56-157页。
    (14)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4《七言古诗·题曹溪草堂壁》,第237-238页。
    (1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1“夏完淳”条,第644页。
    (1)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附录六《同时投赠哀悼及后世凭吊纪念之作辑存》,钱默“神童赋”,第897页。
    (2)陈子龙:《安雅堂稿》卷16《题钱仲子神童赋后》,明末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79页。
    (3)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3《五言古诗·钱漱广熙》,第152-153页。
    (4)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5《五言律诗·得漱广讣》,第297页。
    (5)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6《七言律诗·吊漱广至西塘有述》,第384-385页。
    (6)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5《五言律诗·柬半村先生》,第324页。
    (7)魏大中:《藏密斋集》卷24《书牍十一·与陈鸣迁兄弟》,崇祯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2页。
    (8)支大纶:《支华平先生集》卷9《序·梅花道人册序》,第123页。
    (9)林·亨特编:《新文化史》第1章《米歇尔·福柯的文化史》(帕翠西娅·欧布莱恩),姜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4页。
    (10)魏大中:《藏密斋集》卷17《书牍四·付洢儿》,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5册,第32页;钱士升:《赐余堂集》卷6《与魏廓园年兄》,第487页。
    (11)魏大中:《藏密斋集》卷16《书牍三·与沈炎洲》,第6页。
    (1)钱士升:《赐余堂集》卷6《与钱牧斋》,第498页。
    (2)魏大中:《藏密斋集》卷16《书牍三·与韩正堂》,第4页。
    (3)钱棻:《萧林初集》卷6《策对九·士习》,第106页。
    (4)魏大中:《藏密斋集》卷18《书牍五·与钱御冷》,第46页。
    (5)钱士升:《赐余堂集》卷7《答祁虎子》,第503页。
    (6)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7-187页。
    (7)许重熙辑:《年谱》,钱士升:《赐余堂集》,第424页。
    (8)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6页。
    (9)钱士升:《赐余堂集》卷7《示棅儿》,第521页。
    (10)参冯贤亮:《明末江南的乡绅控制与农村社会-以胥五区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
    (11)陈龙正:《几亭全书》卷46《文录·书牍六》,“与钱仲驭”条,康熙云书阁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474页。
    (12)陈龙正:《几亭全书》卷47《文录·书牍七》,“与仲驭”条,第478页。
    (1)佚名:《武塘野史》,不分卷,“崇祯十七年甲申”条,清抄本。
    (2)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3《武备志》。
    (3)黄淳耀:《陶庵集》卷4《答王研存书》,光绪二十二年顺德龙氏知服斋刊本。
    (4)孔尚任:《桃花扇》卷4《第四十出·入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47页。
    (5)姚廷遴:《历年记》,“历年记上”,稿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8页。
    (6)陈生玺:《明清易代史独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79页。
    (7)盛枫:《嘉禾征献录》卷7《刑部》,第437页。
    (8)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20《人物志二·忠义》。
    (9)温睿临、李瑶:《南疆绎史》卷36《死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9-270页
    (10)据方志记载,詹承怘在清兵南下时,“夙夜仓皇,焦劳成疾,隐吴江,卒”。参见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5《官师志下·名宦》。
    (11)佚名:《武塘野史》,“弘光元年乙酉”条。
    (12)陈龙正:《几亭全书》“附录”卷2《陈祠部公家传》,第717-716。
    (13)地方志中有关钱士升这位名宦被迫乞休的最终结局,只有明末退归乡里“不复问当事,年七十八卒”这样的简单记载,并且被纳入了“遗民”之列。参见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9《人物志一·名臣》;孙静庵:《明遗民录》卷38《钱士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87页。
    (14)佚名:《武塘野史》,“弘光元年乙酉”条。关于钱继登,地方志仅言其于崇祯末被起用江防都御史,但未赴任,扬州失守后,已归乡而卒,年八十余。参见光绪《嘉兴府志》卷54《列传·嘉善县》。
    (1)盛枫:《嘉禾征献录》卷3《吏部》,第396页。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20“夏允彝”条,第630页。
    (3)曹家驹:《说梦》,道光八年醉沤居士钞本,收入《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53-254页;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4,浙江省图书馆藏光绪三年傅氏长恩阁钞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13页。
    (4)朱子素:《嘉定屠城纪略》,收入中国历史研究社编:《扬州十日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249页。
    (5)黄宗羲:《弘光实录钞》卷4,浙江省图书馆藏光绪三年傅氏长恩阁钞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13页。
    (6)盛枫:《嘉禾征献录》卷1《阁臣》,第374页。
    (7)张岱:《石匮书后集》卷34《江南死义列传》,第607页。
    (8)温睿临、李瑶:《南疆绎史》卷36《死事》,第270页。
    (9)顾诚:《南明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第454-458页。
    (10)归庄:《归庄集》卷4《跋·书申节愍公传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98页。
    (11)王沄续撰:《陈子龙年谱》卷下,收入陈子龙:《陈子龙诗集》附录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710-716页。
    (12)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陈苏镇、薄小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06、517页。
    (1)张岱:《石匮书后集》卷34《江南死义列传》,第607页;盛枫:《嘉禾征献录》卷1《阁臣》,第374页。
    (2)顾诚:《南明史》,第229-233页。
    (3)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第503页。
    (4)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5)佚名:《武塘野史》,“弘光元年乙酉”条。
    (6)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5《官师志下·名宦》。
    (7)佚名:《武塘野史》,“顺治三年丙戌”条。地方志中的记载相对简单:顺治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贼寇攻入县城,焚烧官署,库廨为之一空,官府开始设置驻防兵将。六月二十三日,贼寇又来攻城,王守备战死,嘉兴协镇督兵增援,终于将贼首擒获杀掉,余党解散。参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13《武备志》、同治《苏州府志》卷105《人物三十二·吴江县》。
    (8)蔡嗣襄:《夏存古传》,《夏完淳集笺校》,第546页。
    (9)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5《五言律诗·别云间》,第317-318页;盛枫:《嘉禾征献录》卷3《吏部》,清抄本,第397页。
    (10)谈迁:《枣林杂俎》仁集《逸典》,“群忠备遗”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5页。
    (11)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4《七言古诗·细林野哭》,第263-266页;王沄续撰:《陈子龙年谱》卷下,收入陈子龙:《陈子龙诗集》附录二,第721页。
    (12)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4《七言古诗·吴江野哭》,第269-270页。
    (13)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5《五言律诗·柬半村先生》,第323页。
    (14)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8《词余·仙吕甘州歌(感怀)》,第475-476页。
    (15)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9《遗夫人书》,第512页。
    (16)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9《土室余论》,第495-496页。
    (1)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5《五言律诗·柬半村先生》,第323-324、325页。
    (2)陈去病:《五石脂》,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90页。
    (3)罗伯特·达恩顿:《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萧知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9页。
    (4)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11《名宦中》,嘉庆七年刻本。
    (5)盛枫:《嘉禾征献录》卷1《阁臣》,第375页;温睿临、李瑶:《南疆绎史》卷36《死事》,第270页。
    (6)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3《五言古诗·春雪怀不识》,第152页。
    (7)雍正《浙江通志》卷205《列女四·嘉兴府》,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8页。
    (8)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28《人物志十·列女》。
    (9)雍正《浙江通志》卷205《列女四·嘉兴府》,第548页;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20《人物志二·忠义》
    (10)归庄:《归庄集》卷1《诗词·寄怀顾宁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41页。
    (11)林·亨特编:《新文化史》第1章《米歇尔·福柯的文化史》(帕翠西娅·欧布莱恩),姜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7页。
    (12)孔尚任:《桃花扇》卷4《续四十出·余韵》,第260页。
    (13)计六奇:《明季南略》卷4“总论起义诸人”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78页。
    (14)黄淳耀:《陶庵集》卷4《与龚智渊书(乙酉六月十六日)》,光绪二十二年顺德龙氏知服斋刊本。
    (15)魏斐德:《讲述中国历史》第2章《明清时期》,史景迁“引言”,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16)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页。
    (1)柯律格:《雅债:文徴明的社交性艺术》,刘宇珍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引言”,第xii页。
    (2)钱士升:《赐余堂集》卷10《自题邱壑像赞》,第555页。
    (3)钱士升:《赐余堂集》卷2《藏密斋集序》,第448页。
    (4)周采泉:《杜集书录》(内编)卷1“批杜工部分体全集(吕留良)”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31页。
    (5)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6《建置下·寺观》、卷19《人物志一·名宦》。
    (6)钱澄之:《田间诗集》卷17《客隐集·塞庵相国忌日仲芳礼忏放下庵即事感怀》,康熙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68页。
    (7)这方面的精彩事例,可以太原人、思想家、书法家与医学家傅山(1607-1684)为代表。参见白谦慎:《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72页。
    (8)钱士升:《赐余堂集》,陆奎勋“序”,第399页。
    (1)汪曾武:《外家纪闻》,王时敏:《王时敏集》附录三《传记及评论资料选辑》,毛小庆点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31页。
    (2)钱士升:《赐余堂集》卷10《马廷鸾、章鉴、陈宜中、家铉翁传》,第556页。
    (3)嘉庆《嘉善县志》卷3《区域志下·冢墓》。
    (4)雍正《浙江通志》卷236《陵墓二·嘉兴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王家俭:《昆山三徐与清初政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世家族与政治比较历史论文集》(下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701页。
    (6)史景迁:《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夏俊霞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第339页。
    (7)王鸿泰:《社会图像的建构》,胡晓真、王鸿泰主编:《日常生活的论述与实践》,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50页。
    (8)钱士升:《赐余堂集》卷4《重修嘉善儒学记》,第470-471页。
    (9)赵维寰:《雪庐焚余稿续草》卷1“武塘”条、“补遗”条,崇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8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20-621页。
    (1)郭正域:《合并黄离草》卷18《钱氏家乘序》,万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4册,第123页。
    (2)有关链接性角色的论说,可参见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90-292页。
    (3)徐茂明:《明清以来士绅文化权力的结构性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互动与转型:江南社会文化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3-111页。
    (4)许重熙辑:《年谱》,收入钱士升:《赐余堂集》,第423-425页;陈龙正:《几亭全书》卷25《政书·乡筹三》,“为分赈城坊致钱塞庵相公书”,第189页。
    (5)邓尔麟:《嘉定忠臣-十七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宋华丽译,卜永坚审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第1页。
    (6)林·亨特编:《新文化史》“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
    (7)佚名:《武塘野史》,“顺治三年丙戌”条。
    (8)佚名:《武塘野史》,“顺治六年己丑”条。
    (9)佚名:《武塘野史》,“顺治八年辛卯”条。
    (10)佚名:《武塘野史》,“顺治九年壬辰”条。
    (11)雍正《嘉善县志》卷8《人物志上·宦业》。
    (1)参见范金民:《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冯贤亮:《清初地方士人的生活空间与场境变换》,《学术月刊》2016年第5期。
    (2)夏完淳著、白坚笺校:《夏完淳集笺校》卷9《土室余论》,第495-49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