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团监管之价值目标选择与优化——基于劳动幸福理论视角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Value Target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Mass Organization Supervision——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Happiness Theory
  • 作者:何云峰
  • 英文作者:HE Yunfeng;
  • 关键词:劳动幸福 ; 劳动幸福权 ; 社会组织 ; 社团监管 ; 公共性
  • 中文刊名:HXLT
  • 英文刊名:Huxiang Forum
  • 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01
  • 出版单位:湖湘论坛
  • 年:2019
  • 期:v.32;No.187
  • 基金:上海市高原哲学资助计划(项目编号:310-AC9103-19-365007);; 上海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道路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6WZX014)
  • 语种:中文;
  • 页:HXLT201904004
  • 页数:10
  • CN:04
  • ISSN:43-1160/D
  • 分类号:2+34-42
摘要
从价值观层面分析,现有的社团监管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二元对立的:监管和被监管。二元分离的价值范式会给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既对现代公民的公共性培育十分不利,又无法建立真正的社会信任。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从二元对立的价值范式走向一元的价值共识。只有从价值目标定位的层面上双方达成一致,才会改变二元对立的价值范式。超越秩序本身以及隐藏在社团现象背后的价值目标实际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双方在本质上并不彼此矛盾和冲突,彼此不应该对立起来。追求人民福祉是双方的共同初心。超越个人奋斗的幸福需要纯粹公共性建构的幸福和仁爱公共性建构的幸福。两种公共性联合起来一致地最大限度地放大劳动幸福程度,才能使每个人的劳动幸福权得到最大化保障和实现。社团及其监管部门只有以放大劳动幸福程度为价值目标定位,才能彼此达成真诚的合作共识。只有在公共性建构的基础上,以劳动幸福权最大化保障为价值目标定位,才能消除社团监管中的二元对立价值范式。
        
引文
[1]邓正来,丁轶.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J].学术界,2012(3):5-26.
    [2]詹轶.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4-41.
    [3]张欧阳,庞达.网络社团分类监管探析——从“主体-行为”与“虚拟-现实”双维度视角[J].学术论坛,2016(5):129-133.
    [4]何云峰.论劳动幸福权[J].社会科学家,2018(12):8-14.
    [5]何云峰.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的当代诠释和时代价值——再论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0-39.
    (1)《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8月1日,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
    (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8月1日,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
    (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8月1日,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