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话剧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 at Once对《断魂枪》的改写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曼
  • 关键词:英文话剧The ; Spear ; that ; Demolishes ; Five ; Tigers ; at ; Once ; 改写 ; 传统的“刚性文化”特质 ; 西方科学技术
  • 中文刊名:FJWY
  • 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5-06-20
  • 出版单位:外国语言文学
  • 年:2015
  • 期:v.32;No.124
  •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A14GH02);; 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114035)
  • 语种:中文;
  • 页:FJWY201502009
  • 页数:11
  • CN:02
  • ISSN:35-1266/G4
  • 分类号:63-73
摘要
老舍英文话剧The Spear that Demolishes Five Tigers at Once是对其短篇小说《断魂枪》的改写。在剧本里,老舍不再像英译《离婚》时那样以批判中国文化为旨归,而是通过改写颂扬中国文化,并把文化传统中的"刚性文化"特质与西方新型的科学技术结合,从而建构他自1930年代就开始思考并不断丰富的中国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内涵"。
        
引文
[1]Cohen,warren.American Perceptions of China[A].Michel Oksenberg and Robert Oxnam(eds.).Dragon and Eagle,Basic Books,1978.
    [2]Gadamer,Hans-George.Truth and Method[M].London:Continuum,2004.
    [3]Isascs,Harold.Scratches on Our Minds[M].Greenwood Press.1958.
    [4]Piaget,Jean.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M].London:Routledge,2003.
    [5]杜维明,乐黛云.是多元现代性,还是现代性的多元发展[J].跨文化对话.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10.
    [6]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老舍.老舍文集·第16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8]老舍.老舍全集·第9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9]老舍.老舍全集·第1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10][英]雷蒙·道森.中国变色龙[M].常绍民、明毅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11][英]罗素.中国问题[M].南京:学林出版社,2009.
    [12]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欧洲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传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马斌.老舍在美国[EB].中国网.2002-01-04.http://www.china.com.cn/firbry/2002-01-11/2002-01-11-21.htm
    [14]马俊山.重返市民社会建设市民戏剧:论40年代的话剧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2):17-37.
    [15][美]乔治·贝克.戏剧技巧[M].余上沅(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16]舒乙.代序[A].老舍著(英文),舒悦译注.老舍英文书信集[C].香港:勤+缘楚炳南社,1993.
    [17]石兴泽.《大地龙蛇》:老舍文化思想和创作发展变化的重要文本[J].民族文学研究,2009(2):11-16.
    [18]沈阳.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基于法政史学的一种叙述[J].社会科学论坛,2009(7):21-49.
    [19]王学振.“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J].西南大学学报,2009(6):33-37.
    [20]吴霜.旅美青年关于中国戏曲的一场争论——给爸爸(吴祖光)妈妈(新凤霞)的一封信[J].中国戏剧,1986(3):45-47.
    [21]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A].杨绛作品集·三卷[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2]张曼.特定文化场域中的作家个性化创作:老舍与民间武侠文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5):59-63.
    [23]赵家璧.老舍和我[J].新文学史料,1986(2):116-137.
    1 本文是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A14GH02)和201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114035)。
    2 皮亚杰认为,就其宽泛意义,同化可以用来描述有机体对周遭事物的某种行为,到目前为止,该行为依赖于遇到相同或相似事物有关的此前行为。因此,他把与此相反的行为说成是调适,即个体没有受到周遭刺激本身的影响,但他们只想通过调适自己以适应刺激,来修改那同化性的循环。参见Jean Piaget,The 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London:Routledge,2003.pp.8,9。
    3 老舍除了在英国生活时积累了直接经验,也包括他间接获取的经验,即业界同行在英国的经验。如1930年代梅兰芳赴美国演出,使得中国戏剧艺术在西方世界赢得赞誉;又著名戏剧家熊式一英译的中国剧本《王宝》(原名《红鬃烈马》)(1934年伦敦出版)于1935年在英国伦敦演出获得成功,并赢得了中国评论家的称赞:“熊式一先生优雅的英译本《王宝》和该剧的成功演出,使西方的艺术家圈子对这个剧本已经很熟知了。”《天下月刊》(合订本),第1卷第1期,1935年8月,第107页。1936年赴美国百老汇演出同样引起了轰动。
    4 老舍建构的刚性文化,其特质包涵“东方的义气,西方的爽直,农民的厚道,士兵的纪律”。因此The Spear剧中没有涵括刚性文化的所有特质,如“西方的爽直”。
    5 “差序格局”一词,费孝通老先生意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他用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总结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1 、自我主义。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2 、公私群己的相对性。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3 、特殊主义伦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4 、人治社会。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5 、长老统治,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2003年费孝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庆典上的讲话)
    6 布莱希特语,转引自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杨绛作品集》(第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4页。另外,杨绛在文中还认为中国戏剧结构对应于西方的史诗结构。
    7 德国访美剧作家布莱希特喜欢中国话剧,并汲取其中元素到自己的戏剧创作中。实际上,他当时对中国话剧的借鉴与汲取不能代表美国话剧界对中国话剧的借鉴。这主要源自于国别文化传统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德国有借鉴的传统,如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一番话;而美国主流社会没有这个传统。老舍的自信源于他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