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的视域转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冯建华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 ; 认识论视域 ; 本体论视域 ;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 中文刊名:JHKX
  • 英文刊名: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江苏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30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12&ZD108)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HKX201902003
  • 页数:8
  • CN:02
  • ISSN:32-1312/C
  • 分类号:19-26
摘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建构中,本体论视域曾经很长时间作为主导视域,基于这一视域考察可以看到,这一建构进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到两种实践本体论,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主导视域是从认识论视域转换到本体论视域,又从本体论视域转换到后本体论视域。第一次转换是为了更加突出实践的作用,提升实践的地位,相应建构了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两种典型形态。第二次转换正在进行之中,它的目标是建构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转换的原因一是本体论视域的缺陷已经显现,其从某种脱离现实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二是后本体论视域具有更加充分的马克思文本依据;三是新时代中国道路实践的现实要求,此为根本原因。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研究范式是出场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文
[1]王庆丰:《存在的澄明与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之比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1][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9页。
    [2][3][4][6]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第5页,第96页,第101页。
    [5]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6页。
    [1]孙正聿:《哲学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2][3]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0页。
    [1]王金福:《“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规定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2]俞吾金:《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1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4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6-467页。
    [1]邹诗鹏:《何以要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北京]《哲学研究》2010年第1期。
    [2]仰海峰:《走出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当代理解的理论起点》,[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
    [1]吴晓明:《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中国道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2]任平:《创新时代的哲学探索:出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3]任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