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之观念:新芽体系的人本内涵与衍生启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andpoint of “Light-Weight”: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Derivative Elicitation of New-Bud System
  • 作者:孙磊磊 ; 赵萍萍 ; 徐清清
  • 英文作者:SUN Leilei;ZHAO Pingping;XU Qingqing;TU Delft,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 关键词:新芽体系 ; 建造观念 ; 人本主义 ; 自治衍生 ; 朱竞翔 ; 坂茂
  • 英文关键词:New-Bud System;;construction concept;;Humanism;;autonomous derivatization;;Zhu Jingxiang;;Shigeru Ban
  • 中文刊名:XJZJ
  • 英文刊名:New Architecture
  • 机构: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出版单位:新建筑
  • 年:2019
  • 期:No.182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36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341);; 2018年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资助项目
  • 语种:中文;
  • 页:XJZJ201901017
  • 页数:6
  • CN:01
  • ISSN:42-1155/TU
  • 分类号:88-93
摘要
论文试图综合性探讨新芽体系面向未来的"轻质"建筑观可能引发重型建构的传统建筑学怎样的审思。在对"轻"技术的极致追求之上,朱竞翔及其团队对轻质建造的本质性观念日臻成熟。文章梳理新芽体系的发展历程,探析"轻质"的人文内涵,比对日本建筑师坂茂在类似实践中体现出的异同——从而描绘新芽作为一种立足于人本主义的新型建造观念及其"自治、进化、衍生"的系统性生命力。新芽体系"轻为重用"的构想和追求,将为当下建筑学的边际拓展和建筑师的跨域转向提示出更多元的可能与追问。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New-Bud System, analyzes the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light-weight" comparing with Japanese architect Shigeru's similar practices, and interprets New-Bud's construction concept based on humanism and its"autonomic, evolving, derivative" systematic vitality. The concept and pursuit of "light-weight for construction" will also indicate more pluralistic possibilities and follow-ups for the marginal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rchitecture.
引文
[1]舒尔茨N.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弗兰姆普敦K.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杨舢.氛围的原理与建筑氛阔的构建[J].建筑师,2016(3):60-61.
    [4]朱竞翔.轻型建筑系统的实验及其学术形式[J].城市·环境·设计,2013(8):246-251.
    [5]牛筝.建筑最原始的地方——坂茂温暖庇护空间的营造[J].城市建筑,2015(14):80-83.
    [6]杨凯雯,江滨.坂茂——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师[J].中国勘察设计, 2016(4):82-91.
    [7]高春花,张一弛.论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诗意栖居”的伦理学解读[J].高等建筑教育,2009(4):7-10.
    [8]卒姆托P.建筑氛围[M].张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9]邱建,邓敬,殷荭.地震灾区纸管建筑研究——坂茂在汶川与芦山的设计[J].建筑学报,2014(12):50-55.
    [10]在库言库.四川广元下寺小学校园重建(朱竞翔)[EB/OL].[2014-06-231. http://www.ikuku.cn/project/xiasixiaoxue-zhujingxiang.
    [11]陈以一,吴香香,程欣.薄柔构件钢框架的承载性能特点研究[J].工程力学,2008(S2):62-70.
    [12]朱竞翔.轻量建筑系统的多种可能[J].时代建筑,2015(3):59-63.
    [13]韩国日,朱竞翔.芭莎·阳光童趣园[J].建筑学报,2016(6):16-19.
    [14]朱竞翔,韩国日,刘清峰,等.从原型设计到规模定制:如何在建筑产品开发中应用整体设计及敏捷开发[J].时代建筑,2017(1):24-29
    [15]娄永琪.设计的疆域拓展与范式转型[J].时代建筑,2017(1):11-15.
    [16]韩国日,朱竞翔.轻型建筑系统研发应用中的设计类型及其效能[J].建筑学报,2014(1):95-100.
    (1)本文讨论的“新芽体系”缘起于朱竞翔教授的轻质建造实践,是对一种轻质体系支脉的总括:包括其早期新芽系列建构及其后续衍生系统,放眼于他对轻质建造的长期整体性思考及不断发展的探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