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阶段“农转居”转型社区家庭发展评估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n Evaluation of Peasant-to-Citizen Household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ational Communities in New Urbanization
  • 作者:刘建娥 ; 顾宝昌
  • 英文作者:LIU Jiane;GU Baochang;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转型社区 ; 家庭发展
  • 英文关键词:New Urbanization;;transformational community;;household development
  • 中文刊名:SXZX
  • 英文刊名:Thinking
  • 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思想战线
  • 年:2018
  • 期:v.44;No.268
  • 基金:教育部春晖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涉农社区的转型与融合”阶段性成果(S2012010)
  • 语种:中文;
  • 页:SXZX201804011
  • 页数:8
  • CN:04
  • ISSN:53-1002/C
  • 分类号:94-101
摘要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驱动的村庄拆并潮流,带来社区形态与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基于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家庭发展综合指数,能够评估转型社区家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转型社区家庭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资本急剧削弱,社区归属感和整合度降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策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要积极构建家庭发展政策体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以提升转型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增进社区社会管理的效能,应对社区急剧转型对家庭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In recent years,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rapid disappearance and merger of villages,producing profound changes in community forms and family structure. To measure the household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peasant-to-citizen transformational communities,a composite index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dicator systems of human capital,economic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al communities has found weak household income growth,greatly reduced social capital,weakened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lowered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the New Urbanization has taken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as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society. To cushion the impact of the rapidly transforming community on family,we need to build up the policy system for household development,strengthen household capacity for development,enhance the community memb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life and raise the community' s efficiency in social management.
引文
(1)M.Soleimani,S.Tavallaei,H.Mansuorian,Z.Barati,“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ransitional Neighborhoods”,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vol.119,no.3,2014,pp.1589~1602.
    (2)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
    (3)通过“小城镇及工业园区异地转移集中安置”和“进城务工分散安置”两种途径向城镇转移575万人,占异地搬迁扶贫总数981万人的59%。参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6-10/31/content_5126509.htm,2016年10月3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8页。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2014年3月17日。
    (2)任远:《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Bingqin Li,ChunL ai Chen and BiL iang Hu,“Governing urbanization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n in China”,Environment&Urbanization,vol.28,no.2,2016,p.531。
    (3)Taylor-Gooby,Peter,“The Divisive Welfare State”,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vol.50,no.6,2016,pp.712~733.
    (4)毛丹:《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1期;王春光:《城市化中的“撤并村庄”与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3期。
    (5)叶继红:《集中居住区移民身份认同偏差:生成机理与调整策略》,《思想战线》2013年第4期。
    (6)吴业苗:《农村城镇化、农民居住集中化与农民非农化---居村农民市民化路径探析》,《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
    (7)S.Guo,J.Zou,“Study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Pattern Urbanization-Taking Zhanqi Village,Pi County for Instance”,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vol.3,no.9,2015,pp.137~144.
    (8)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江海学刊》2013年第1期;吴昊,郑永君,谷玉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转型社区的发展陷阱及其治理困境》,《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5期。
    (9)Tito Borri,Gordon Hanson and Barry McC ormick.(eds.)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Welfare Syst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145.
    (1)参见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熊跃根《女性主义论述与转变中的欧洲家庭政策---基于福利国家体制的比较分析》,《学海》2013年第2期;刘建娥,范雅康,罗明辉《乡-城移民家庭融入趋势及政策研究框架---基于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2)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人口研究》2012年第4期;杨菊华,何炤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人口研究》2014年第2期。
    (3)本研究通过非概率抽样选取调研样本,入户时段女性和中老年人在家的比例偏高,所以调研对象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存在一定的统计偏差。
    (4)“农转居”过程中部分村民的土地没有完全被征用,所以调研对象中有35.7%的依然是农业户口。
    (5)R.Burt,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A.Leung,C.Kier,T.Fung(eds.),“Searching for Happiness: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vol.12,no.3,2011,pp.443~462;于宏,周升起:《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城市问题》2016年第7期;A.W.Vemuri,J.M.Grove,M.A.Wilson(eds.),“A Tale of Two Scales: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fe Satisfaction,Social Capital,Income,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t Individual and Neighborhood Levels in Metropolitan Baltimore”,Environment&Behavior,vol.43,no.1,2011,pp.3~25.
    (1)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J.S.Coleman,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A: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本文中的工作技能主要是指与城市就业市场相匹配的技能,调研点原呈贡区农民具有悠久的花卉等农业种植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在被征地后,部分失地农民转移到周边乡镇租种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4)拆借生活用品、借钱、日常生活照顾、病期照顾、休闲娱乐、介绍朋友、介绍工作共7项指标,“经常”“有时”“偶尔”“无”依次赋值4~1分,各指标得分加总为该变量的分值,取值范围是7~28分,统计显示均值为10.5分。
    (5)参加居委会、业委会、村委会、物业公司、志愿组织、其他社区组织的活动共6项指标,“经常”“有时”“偶尔”“不参加”依次赋值4~1分,各指标得分加总为该变量的分值,取值范围是6~24分,统计显示均值为8.0分。
    (6)精神健康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老人日间照顾、家政服务、幼儿园照顾、托儿所照顾共6项指标,“有,满足需要”“有,但没有满足需要”“没有,但有需要”“没有,也不需要”“不知道”依次赋值5~1分,各指标得分加总为该变量的分值,取值范围是6~30分,统计显示均值为14.9分。
    (7)认识社区资源和设施、家居维修、介绍工作和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入托、健康促进项目、老人社区照顾、心理疏导、社区活动共8项指标,“最大帮助”“有一些帮助”“较少帮助”“无任何帮助”依次赋值4~1分,取值范围是8~32分,统计显示均值为12.4分。
    (1)参见刘建娥《从农村参与走向城市参与:农民工政治融入实证研究》,《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1期;马流辉《底层社会、非正规经济与参与式治理---基于上海城乡结合部桥镇的考察》,《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1期。
    (1)Richard A.Easterlin,Robson Morgan,Malgorzata Switek and Fei Wang,“China’s Life Satisfaction,1990~2010,”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Science,vol.109,no.25,2012,pp.9775~9780.
    (2)参见刘军强,熊谋林,苏阳《经济增长时期的国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追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黄嘉文《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社会》2016年第2期。
    (3)征地补偿和拆迁补偿一般是一次性支付,不便于按年度进行统计。
    (4)全国农村家庭的年均收入为49 497元,城镇家庭年均收入为88 683元;全国农村家庭平均年消费总额为47 342元,城镇家庭平均年消费总额为72 036元。参见《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年,第23页、第29页。
    (5)于宏,周升起:《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城市问题》2016年第7期。
    (1)武岩,胡必亮:《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6期。
    (2)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编著:《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年,第7页。
    (3)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4)杨穗,李实:《中国城镇家庭的收入流动性》,《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5期。
    (5)参见王晓刚《失地农民就业质量评价---以郑州市为例》,《城市问题》2015年第7期;石鹏娟,孙立霞《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研究---以西宁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1期。
    (1)吴昊,郑永君,谷玉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转型社区的发展陷阱及其治理困境》,《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5期。
    (2)李倩,李小云:《“分类”观念下的内倾性社会交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思想战线》2012年第5期。
    (3)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引自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8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