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区的自组织及其法治化保障——基于重庆市L社区的个案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elf-Organizing and Legalization of Transforming Community:A Case Study of L Community in Chongqing
  • 作者:陈柏峰 ; 李梦侠
  • 英文作者:Chen Baifeng;Li Mengxia;
  • 关键词:自组织 ; 治理理论 ; 城镇化 ; 转型社区 ; 法治保障
  • 中文刊名:HFY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8-16
  • 出版单位:社会发展研究
  • 年:2018
  • 期:v.5;No.1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研究”(主持人:陈柏峰,项目编号:16ZDA062)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HFYJ201803003
  • 页数:27
  • CN:03
  • ISSN:10-1217/C
  • 分类号:26-50+246-247
摘要
本文立足于个案经验,在自组织网络的意义上讨论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农村社区的转型为基层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社区自组织模式能够通过协调国家、市场和社会三方关系的方式来回应挑战。培育新组织、党组织领导、能人参与和政府介入组成了转型社区的自组织网络;契约机制、情面机制、互惠机制和行政包干机制则保障了转型社区的自组织运行。然而,法治化不足限制了自组织机制的发挥,通过强化社区自治职能、提升群众参与、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规范体系有助于完善转型社区的自组织机制。通过个案,本文对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的中国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重视地方政府的治权建设、重视基层社区的基础结构。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governance theory"in term of self-organization networks in China. Driven by the new urbanization strategy,the governance of rural communities has been experiencing transformations,which rise many new challeng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grassroots society. The community self-organizing model can meet the challenges by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te,the market and the whole society. On the one hand,it forms the self-organization networks of the transitional communities by new organizations cultivation,leadership of village-level party organization,capable people' s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involvement. On the other hand,itensures the self-organizing communities by the contract mechanism, the sensible mechanism, the reciprocal mechanis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ntracting mechanism. However,the underdevelopment of legalization limits the functional ability of communities. It is worthy to strengthen the autonomy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and establish a norm system of social governa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overnance theory"in China needs to adhere to the Marxist state concept whil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s power an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grassroots community.
引文
陈柏峰,2010,《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1980-2008)》,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社会》第1期。
    ---,201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社集体:现状与未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杜鹏,2016,《村级物业化治理:农村社区治理转型路径与反思》,《学习与实践》第10期。
    顾培东,2017,《当代中国法治共识的形成及法治再启蒙》,《法学研究》第1期。
    格兰诺维特,2007,《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马克·格兰诺维特论文精选》,罗家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韩毓海,2011,《中国发展五大战略基石》,《国外理论动态》第12期。
    贺雪峰,2006,《行动单位与农民行动逻辑的特征》,《中州学刊》第5期。
    ---,2007,《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开放时代》第1期。
    ---,2013,《新乡土中国》(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光国,1985,《人情与面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3期。
    胡献忠,2013,《社会“自组织”现象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中国青年研究》第9期。
    姜明安,2014,《软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求是学刊》第5期。
    蒋文能、李礼,2010,《社会资本:自主组织和治理理论的脊梁和软肋》,《社会科学家》第12期。
    卡蓝默,2005,《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高凌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2012,《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
    李凤,2016,《治理理论视野下群众工作机制创新探讨》,《宁夏社会科学》第6期。
    刘成良,2015,《农民集体行动的动员机制分析---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罗茨,1999,《新的治理》,木易译,《马克思主义现实》第5期。
    罗豪才、周强,2013,《软法研究的多维思考》,《中国法学》第5期。
    罗家德、孙瑜、谢朝霞、和姗姗,2013,《自组织运作过程中的能人现象》,《中国社会科学》第10期。
    罗家德、李智超,2012,《乡村社区自组织治理的信任机制初探---以一个村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例》,《管理世界》第10期。
    罗家德、方震平,2014,《社区社会资本的衡量---一个引入社会网观点的衡量方法》,《江苏社会科学》第1期。
    罗西瑙,2001,《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默顿,2008,《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唐少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聂磊,2011,《作为自组织研究变量的社会资本》,《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钱宁、田金娜,2011,《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自组织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山东社会科学》第10期。
    沈承诚、金太军,2010,《基层行政管理权与社区自治权良性互动的路径研究---以苏州Z市为例》,《江苏社会科学》第5期。
    斯托克,1999,《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1期。
    谭同学,2006,《老年人协会、村庄生活与民族精神---乡村建设视野中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万斌、陈明,2008,《自组织视域下的意识形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王建国,2014,《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组织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
    王绍光,2018,《治理研究:正本清源》,《开放时代》第2期。
    王诗宗,2009,《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王瑞华,2008,《政府在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中国行政管理》第1期。
    ---,2011,《农村社区自组织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论析》,《齐鲁学刊》第3期。
    王文吉、丁煌,2014,《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一种交换理论的分析框架》,《理论与改革》第1期。
    汪杰贵,2014,《论我国农民自组织“内卷化”危机与出路》,《农村经济》第11期。
    ---,2018,《我国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制度的系统改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
    吴光芸,2009,《社会资本:连接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的桥梁》,《理论探讨》第3期。
    谢康、刘意、肖静华、刘亚平,2017,《政府支持型自组织构建---基于深圳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徐汉明,2014,《推进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法学》第1期。
    徐勇,2005,《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进程的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
    杨贵华,2009,《转换居民的社区参与方式,提升居民的自组织参与能力---城市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杨贵华、王瑞华,2010,《社会工作与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第2期。
    杨华,2015,《中国农村的去阶层分化机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杨新华,2015,《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市场自组织与政府他组织的视角》,《中国软科学》第4期。
    叶敏,2015,《社区自治能力培育中的国家介入---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老大人”社区自治创新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袁方成、李曾元,2011,《农村社区自治:村治制度的继替与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张文显,2007,《法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观点》,《法制与社会发展》第4期。
    张田、罗家德,2015,《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学报》第10期。
    赵欣,2012,《授权式动员:社区自组织的公共性彰显与国家权力的隐形在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1)该社保政策于2008年开始实行并很快实现社区覆盖,目前该社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000元至1500元不等的养老金。
    (1)业委会的收费规则反映了乡土社会对朴素“公平”观念的追求,在小区住宅户型一致的前提下,按套收费的规定兼顾了住户的财产状况,居民拥有住房数量越多,缴纳的物业费用也就越多,其在小区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外出务工住户费用减半的例外规定则考虑到了住户享受物业服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平衡了住户享受服务的权利和缴纳费用的义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