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成渝城市群发展影响的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新帅 ; 黄寰
  •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 ; 产业集聚 ; 区域协调发展
  • 中文刊名:JCZT
  • 英文刊名:Decision-Making & Consultancy
  • 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成都理工大学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4-28
  • 出版单位:决策咨询
  • 年:2019
  • 期:No.50
  • 语种:中文;
  • 页:JCZT201902012
  • 页数:4
  • CN:02
  • ISSN:51-1740/G3
  • 分类号:42-45
摘要
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成渝地区的发展必须以城市群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动力,发挥各个城市产业优势,助力成渝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现有的产业集聚理论和城市群发展理论,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研究产业集聚和城市群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结合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群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引文
[1]周圣强,朱卫平.2013.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J].产业经济研究,03:12-22.
    [2]樊秀峰,康晓琴.2013.陕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3309:115-119+160.
    [3]盛丹,王永进.2013.产业集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自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06:85-98.
    [4]崔宇明,代斌,王萍萍.2013.城镇化、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04:54-63+127.
    [5]姚作林,涂建军,牛慧敏,哈琳,李剑波.2017.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3701:82-89.
    [6]黄训江.2017.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901:116-126.
    [7]季书涵,朱英明,张鑫.2016.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06:73-90.
    [8]项文彪,陈雁云.2017.产业集群、城市群与经济增长---以中部地区城市群为例[J].当代财经,04:109-115.
    [9]王浩,李新春,沈正平.2017.城市群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淮海城市群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05:17-25.
    [10]吕承超,商圆月.2017.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3002:64-79.
    [11]季书涵,朱英明.2017.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404:57-73.
    [12]胡锡琴,张红伟.2017.空间经济视域下城市群FDI、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基于成渝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05:116-125.
    [13]李磊,张贵祥.2017.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与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3605:39-43+56.
    [14]曹雄飞,霍萍,余玲玲.2017.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互动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3511:1631-1638.
    [15]郑小碧,陆立军.2012.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的协动机理研究---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J].经济地理,3202:71-76.
    [16]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沈星.2012.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11:28-44.
    [17]向世聪.2006.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01:92-98.
    [18]武清华,姚士谋,薛凤旋,张落成.2011.我国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发展策略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391-396.
    [19]刘友金,罗登辉.2009.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城市群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904:601-607.
    [20]王桂新,魏星,刘建波,张伊娜.2005.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特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02:44-52+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