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安迪
  • 关键词:国际体系 ; 转型 ; 崛起国 ; 霸权国
  • 中文刊名:LBYT
  • 英文刊名:Theory Research
  • 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05
  • 出版单位:学理论
  • 年:2019
  • 期:No.790
  • 语种:中文;
  • 页:LBYT201904018
  • 页数:3
  • CN:04
  • ISSN:23-1106/D
  • 分类号:53-55
摘要
国际体系的转型是国际秩序变化的最显著特征,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以来,国际体系历经四次变迁,形塑出当前的世界格局。通过对四次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路径探究,分别从物质性权力、经济与科技、思想文化等多层次来解释体系演变,为当代国际体系的良性转型寻求理论解释,并揭示体系演变的特点。
        
引文
[1]刘丰.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2017(8):23-30.
    [2]范瑞莹.17世纪至20世纪初国际体系的演进及动因———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230-231.
    [3]刘丰.国际利益格局调整与国际秩序转型[J].外交评论,2015(5):46-62.
    [4]查晓刚.科技发展与国际体系的演变[J].理论界,2014(6):136-138.
    [5]储昭根.观念竞合与国际体系的变迁[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网络版),2017(7):1-11.
    [6]赵广成,付瑞红.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析论[J].现代国际关系,2011(8):32-38.
    [7]赵广成.国际体系核心问题的嬗变[J].社会科学家,2013(1):39-44.
    [8]叶海林.全面结构中印四栖并存的复合型国家关系[EB/OL].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3/0520/714896.shtml
    [9]刘丰.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手段及其匹配[J].当代亚太,2013(5):4-21
    [10]朱明伦,等.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55-59.
    [11]时殷弘.传统中国经验与当今中国实践:战略调整、战略透支和伟大复兴问题[J].外交评论,2015(6):57-68.
    (1)中国经济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2014年中国GDP;美国经济数据来自于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ww.nber.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