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多维贫困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Urban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 作者:冯怡琳
  • 英文作者:Feng Yilin;
  • 关键词:多维贫困 ; 贫困指数 ; 老年贫困 ; 贫困发生率 ; 住户调查
  • 中文刊名:DYSJ
  • 英文刊名:The World of Survey and Research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 出版日期:2019-04-22 16:12
  • 出版单位:调研世界
  • 年:2019
  • 期:No.307
  • 语种:中文;
  • 页:DYSJ201904001
  • 页数:8
  • CN:04
  • ISSN:11-3705/C
  • 分类号:5-12
摘要
城镇的多维贫困现象虽已得到关注,但对我国城镇地区整体多维贫困现状、人群特征的探讨仍显不足。本文基于全国性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构建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体系,测量了2014年和2016年中国城镇地区的多维贫困现状,并使用Log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城镇多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但东北地区、城乡结合区多维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城镇多维贫困人群呈现"低就业、高负担"特点,以老年户为主。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提高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养老保险、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均能显著减少多维贫困发生风险。建议构建城镇多维贫困的统筹治理模式,重点关注老年贫困户和外来户,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并改进多维贫困的统计监测。
        
引文
[1]李实,John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 2002(10):47-58,95.
    [2]王有捐.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J].统计研究, 2006(10):49-54.
    [3]王小林.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第2版)[J].经济学动态, 2016(12):162.
    [4]王小林,尚晓援,徐丽萍.中国老年人主观福利及贫困状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12(4):22-28.
    [5]张晓颖,冯贺霞,王小林.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基于北京市451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调查[J].经济评论, 2016(3):95-107.
    [6]刘文烈,魏学文.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及治理路径研究[J].齐鲁学刊, 2016(6):90-99.
    [7]程世勇,秦蒙.中国城市农民工多维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策略选择[J].教学与研究, 2017(4):33-43.
    [8]王小林,张德亮.中国城市贫困分析(1989—2009)[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2):76-81.
    [9]冯怡琳,邸建亮.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的初步测算——基于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J].调研世界,2017(12):3-7.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高培勇,马珺.“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5-14.
    (1)数据来源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等距随机抽样方法抽选样本,样本覆盖全国所有市区以及1/3的县,每年抽选约16万个调查户进行直接调查。其调查结果对全国、分省均具有代表性。
    (2)2014年调查数据中无此指标,按照AF方法,缺失指标的情况下,其权重平均分配至同一维度的其他指标,因而2014年生活水平各指标权重为1/15。
    (1)四大区域指将所有省份按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划分。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多维贫困状况作了如下定义:如果一个家庭的不达标分数达到1/3及以上,则这个家庭被认为是多维贫困;如果一个家庭的不达标分数达到1/2及以上,则这个家庭被认为是深度多维贫困;如果一个家庭的不达标分数超过1/5,但未达到1/3,将此类家庭定义为近似多维贫困;如果一个家庭的不达标分数超过0但在1/5以下,则这个家庭被认为处于不达标状态。本文将近似多维贫困与不达标状态统称为近似多维贫困。
    (3)外来农业户的定义为家庭常住成员中一半以上为乡外农业户籍人口。
    (1)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jb/qgsj/。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