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还是修正——回应福山再论“历史终结”的争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ick to One's Word or Mend One's Word——Responding to the Controversy over Fukuyama's Restatement of “The End of History”
  • 作者:张娥 ; 刘同舫
  • 英文作者:Zhang E;Liu Tongfang;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历史终结论 ; 坚守 ; 修正 ; 弗朗西斯·福山
  • 英文关键词:The End of History;;stick to;;correction;;controversy
  • 中文刊名:ZJSH
  • 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 机构: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14
  • 出版单位:浙江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7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关系研究”(编号:16ZZD04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JSH201906012
  • 页数:7
  • CN:06
  • ISSN:33-1149/C
  • 分类号:109-114+159
摘要
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后,又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论及"历史终结"问题,在学界引发了福山是"坚守"还是"修正"其"历史终结论"的争议。争议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自由民主制"现实标杆"的摇摆是否改变了福山对自由民主制优越性的认定?"替代方案"的出现是否动摇了福山对自由民主制优先性地位的判定?福山对自由民主制历史纵向考察得出的相关结论是否调整了自由民主制代表人类未来政治制度发展方向的预言?通过回应学界的相关争议,笔者试图揭露福山反复无常的政治表态背后的隐蔽立场,澄清福山看似前后矛盾的"历史终结论"实质上仍是对自由民主信念的坚守而非修正。
        After Fukuyama put forward "The End of History ", he discussed the issue in different forms on different occasions, which caused a controversy about whether Fukuyama "stick to" or "revised" his theory.The controversy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Does the swing of the "reality benchmark" of liberal democracy change Fukuyama's recogni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liberal democracy? Has the emergence of "alternatives"shaken Fukuyama's judgment on the primacy of liberal democracy? Does the conclusion about Fukuyama's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liberal democracy adjust the prediction that liberal democracy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man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future? In response to the relevant disputes, I attempt to expose the hidden position behind Fukuyama's capricious political statements and clarify that Fukuyama's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the End of History" is essentially an adherence to the belief in freedom and democracy rather than a correction.
引文
(1)(27)[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9、64页。
    (2)陈学明等:《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说明了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1期。
    (3)刘仁营等:《福山放弃“历史终结论”了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争论与思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4)孙宇伟:《论福山“美国政治衰败论”的实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包刚升:《“福山的菜单”与政治现代化的逻辑---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开放时代》2015年第3期。
    (5)[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页。
    (6)[美]弗朗西斯·福山:《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的遗产》,周琪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页。
    (7)(8)(14)(18)(30)[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19、55、6、226页。
    (9)(23)(24)(25)(26)(28)(29)[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32、493、493、410、419、423~424页。
    (10)刘娟等:《从弗朗西斯·福山思想的转变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理论与现代化》2013年第2期。
    (11)[日]加藤嘉一:《我所发现的美国》,东方出版社2017年版,第105页。
    (12)(15)陈家刚编:《危机与未来:福山中国讲演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第97、15页。
    (13)陈学明等:《在赞赏的背后---评福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质与用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16)Fukuyama Francis.“The‘End Of History’20 Years Later”,NPQ:New Perspectives Quarterly,2010,Vol.27.
    (17)Fukuyama Francis.“The Future of History:Can Liberal Democracy Survive the Decline of the Middle Class?”,Foreign Affairs,2012,Vol.91.
    (19)[日]西村博之:《历史的终结、中国模式与美国的衰落---对话弗朗西斯·福山》,禚明亮译,《国外理论动态》2016年第5期。
    (20)王文:《美国兴衰与民主体制是两回事---访弗朗西斯·福山》,《红旗文稿》2013年第16期。
    (21)王占宇:《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看福山的变与不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年第1期;倪春纳:《自由民主的全球衰退及其根源》,《江海学刊》2019年第1期。有学者指出,从“历史的终结”到《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福山的叙事方式发生了变化,即从“历史勾画”转变为“国别梳理”(参见王占宇:《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看福山的变与不变》,《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年第1期)。笔者认为,这一看法是对福山叙事方式的误解。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福山依托的是黑格尔-科耶夫的解释框架,将对“历史终结”的论证构筑于抽象的“寻求承认的斗争”之中,这一论证方式与其说是基于“历史勾画”,倒不如说是“哲学思辨”与“先知式预言”的结合。而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与《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中,对中国、印度、瓦尔纳等国家的梳理只是表象,福山真正开始用历史的眼光去追溯自由民主制的缘起与演变,在叙事方式上更具备“历史勾画”的特点。
    (22)高全喜:《我们真正理解福山吗---中国语境下“福山热”的冷思考》,《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