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绅政治与帝国崩解——以重庆团练与地方权力结构为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Gentry Politics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Empi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litias and Power Struc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 作者:谯珊
  • 英文作者:Qiao Shan;
  • 关键词:地方 ; 官绅政治 ; 团练 ; 帝国崩解 ; 重庆
  • 英文关键词:local;;gentry's politics;;local militia;;empire disintegration;;Chongqing
  • 中文刊名:ZHWL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 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8
  • 出版单位:中华文化论坛
  • 年:2019
  • 期:No.15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袍哥与四川城市社会研究”(项目号:15BZS029)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HWL201901005
  • 页数:13
  • CN:01
  • ISSN:51-1504/G0
  • 分类号:37-48+158
摘要
官绅政治是清代地方政治的基本架构,允许绅权存在是清代社会的常态,而非异态。咸同时期,地方士绅因举办团练,绅权或有扩张,然"绅权扩张"与"帝国崩溃"并不构成因果关联。重庆在咸同团练举办后,地方权力结构呈现出延续守旧的特点,官权仍然控驭绅权。但19世纪中叶以后,重庆的官绅政治架构在外国进入导致的各类"新危机"中渐显裂隙,终在20世纪初士绅退出的过程中轰然解体,致使地方秩序失控,为辛亥革命在重庆爆发提供了土壤。清帝国崩溃与地方官绅政治体系失控同步,非绅权扩张所致。
        As a 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local politics in the Qing Dynasty, gentry system allowed the "normal" rather than "abnormal" preserving privileged power and social status of the elite literati.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Xianfeng and Tongzhi,the scholar-officials tended to expand their power by organizing local militias. Nevertheless, the "power expansion" and the "empire disintegration" did not constitute causal correlation. After holding militias in Chongqing, the local power structure assumed continuity and conservativeness, and the official power still controlled the gentry's power. However, the fissure of gentry political structure gradually emerged with various "new crisis" caused by foreign invasion and interference in Chongqing after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system collapsed eventually when the tide of scholar-officials fad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resulting in local disorder in the regime, which provided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outbreak of the 1911 Revolution in Chongqing. The disintegration of Qing Dynasty was synchronized with derailing political system of gentry, instead of an outcome of the power expansion of scholar-officials.
引文
(1)[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王先明:《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第17-29页。晚清“绅权扩张”的观点影响颇大,近年国内学界已有将此“论点”演成“论据”之趋势。
    (1)[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谢亮生等译,王庆成:“前言”,第4页。
    (2)[美]爱德华·麦科德:《民初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周秋光译,《吉首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第87-96页。
    (3)[美]爱德华·麦科德:《清末湖南的团练和地方军事化》,周秋光译,《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第3期,第96-98页,第84页。
    (4)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张皓、张升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4年,第83页。
    (5)[日]并木赖寿:《苗沛林团练事件》,谢俊美译,《学术界》1994年第1期,第56-62页。
    (6)宋桂英关于晚清山东团练的研究是国内较少的长时段研究成果,该论文主要研究晚清山东团练三个不同时期的性质、功能和演变特点等,但未涉及地方权力结构以及与清政权崩溃的联系。《晚清山东团练研究》,浙江大学未刊博士论文,2006年。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第3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2)《各宪札发严禁私造私发军器告示及巴县奉札示谕查禁卷》,《巴县档案》6-18-211,1853年,四川省档案馆藏。
    (3)包括退仕的江苏兴化知县张肄孟、浙江布政司理问张宝孟、陕西咸阳县县丞李式槐、从九品周遇春等。《江苏兴化知县张肄孟等禀团练防堵费短缺,恳借用长生场公捐缉捕等费余款支发团练使费一案》,《巴县档案》,6-18-129,1857年。
    (4)《嘉庆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巴县团首牌团条例》,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79页。
    (5)《巴县示谕“团练条规”筹捐团练经费卷》,《巴县档案》6-18-88,1854年。
    (6)《川东道札饬将操练局团勇等交由重庆三营总领以资精练而资弹压卷》,《巴县档案》6-18-106,1854年。
    (7)《巴县示谕“团练条规”筹捐团练经费卷》,《巴县档案》6-18-88,1854年。
    (8)《举人吴馨远等具禀团练不真宜除弊而更张备条卷》,《巴县档案》6-18-89,1854年。
    (9)《通远坊监正黄日盛等具禀陈永寿抗不给捐助团练操习一案》,《巴县档案》6-18-119,1854年。
    (1)《渝中坊公议团监正王廷瑞等具禀富民张合兴等违众阻公抗捐以济团内公项银两卷》,《巴县档案》6-18-134,1854年。
    (2)《举人吴馨远等具禀团练不真宜除弊而更张备条卷》,《巴县档案》6-18-89,1854年。
    (3)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第28页。
    (4)《巴县志》卷四《赋役下》,第1页,1939年刻本。
    (5)(7)《巴县志》卷二一《事纪下》,第46-47页,第45-47页。
    (6)《巴县志》卷四《赋役下》,第1页;卷二一《事纪下》,第47页。
    (8)《巴县团练章程》,《巴县档案》6-18-81,1858年。
    (9)《道宪札饬整顿团练选派监正于九门廿三坊昼夜盘查及各坊团正禀明筹添团费和火烛费银卷》,《巴县档案》6-23-181,1862-1864年。
    (1)《巴县正堂示谕本城各坊厢定期查点团练尚有不到者提案互惩卷》,《巴县档案》6-18-101,1860年。
    (2)《巴县志》卷二一《事纪下》,第49页。
    (3)《重庆专城讯移称石岗场掭丁抗拒不许乡约催团卷》,《巴县档案》6-18-186,1861年。
    (4)《巴县示谕查点渝城各厢团,校阅武艺及川东道札饬巴县自行统理渝城五大团毋庸另举总团首卷》,《巴县档案》6-23-120,1863年;《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团首、监正、管带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4,1864-1865年。
    (5)《渠县档案》三,光绪三年六月,抄件藏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
    (6)《川东道札发编联保甲整饬团练告示卷》,《巴县档案》6-31-860,1875年。
    (7)《重庆府札发办理团保简明条约册饬巴县遵照办理卷》,《巴县档案》6-31-904,1886年。
    (8)《巴县志》卷一七《自治》,第18-19页。
    (9)《巴县各坊厢举辞、禀究里监保正卷》,《巴县档案》6-31-1189,1900年。
    (10)1901年,七团里正由文生朱觐龙、职员郑辉廷、张万顺、李久霖、王焕堂,举人刘瀚,副榜胡德棻等七人担任。《渝城各坊厢举辞总散监里正及巴县札委卷》,《巴县档案》6-31-1200,1901年。
    (11)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12-413页;彭伯通:《古城重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1年,第122页。
    (1)《巴县志》卷一七《自治》,第19页。
    (2)吴晗、费孝通:《皇权与绅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何鹏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3)《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拜客宴会》,光绪十九年文昌会馆刻本,第5页。
    (4)邱捷:《知县与地方士绅的合作与冲突--以同治年间的广东省广宁县为例》,《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0-39页。
    (1)嘉庆时,重庆设两党28坊15厢。储奇党辖14坊7厢,朝天党辖14坊8厢。《承管九门坊厢捕役及朝天储奇两党乡约坊长名册》,《巴县档案》6-3-25,嘉庆朝,年份不详。
    (2)《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初十日巴县户籍十家牌》,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第311页。
    (3)《达县志》卷七《官政门·民职》,1938年铅印本,第32页。
    (4)《嘉庆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巴县团首牌团条例》,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第279页。
    (5)《巴县奉督宪檄饬通谕迅即编联保甲严禁借编联保甲敛派民间钱文卷》,《巴县档案》6-7-155,1850年。
    (6)《朝天、储奇两党乡约石星堂等协举张光荣等充当保正并禀喻立堂等窃名朦充等情卷》,《巴县档案》6-31-1112,1888-1889年。
    (7)《渝城各坊厢举辞里监保正卷》,《巴县档案》6-31-1211,1899年。
    (8)《千厮厢李天泰具禀监正涂双发私设公堂借捐勒派侵吞公项银两一案》,《巴县档案》6-18-153,1854年。
    (9)《团首王先化、刘鹤龄短给练丁口食银和懈怠团练被锁押由监生李元壮保释一案》,《巴县档案》6-18-179,1860年。
    (10)《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团首、监正、管带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4,1864-1865年。
    (1)《渝城太善、红岩、太平、南纪、通远等坊举辞监、保正卷》,《巴县档案》6-31-1223,1902年。
    (2)《渝城各坊厢举辞监里保正卷》,《巴县档案》6-31-1225,1903年。
    (3)《巴县各坊厢举辞、禀究里监保正卷》,《巴县档案》6-31-1189,1900年。
    (4)《川东道札饬将操练局团勇等交由重庆三营总领以资精练而资弹压卷》,《巴县档案》6-18-106,1854年。
    (5)《巴县示谕‘团练条规’筹捐团练经费卷》,《巴县档案》6-18-88,1854年。
    (6)闻钧天:《中国保甲制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346页。
    (7)《上宪通饬各地遵照雅州府议禀捐钱练勇章程和川东道核定捐资养勇章程办理卷(册)》,《巴县档案》6-18-82,1858年。
    (8)《巴县示谕查点渝城各厢团,校阅武艺及川东道札饬巴县自行统理渝城五大团毋庸另举总团首卷》,《巴县档案》6-23-120,1863年。
    (1)《巴县示谕查点渝城各厢团,校阅武艺及川东道札饬巴县自行统理渝城五大团毋庸另举总团首卷》,《巴县档案》6-23-120,1863年。
    (2)《嘉庆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巴县编联保甲户口条规告示》,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第278页。
    (3)《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监正、管带团首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3,1862~1863年。
    (4)“盘查绅士”一词见《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团首、监正、管带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4,1864-1865年。
    (5)(6)《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监正、管带团首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3,1862-1863年。
    (7)《渝城各坊厢举签辞退承充札委乡约、团首、监正、管带等情卷》,《巴县档案》6-23-154,1864-1865年。
    (1)《巴县志》卷一六《交涉》,第1页。
    (2)(3)(5)(6)(7)《四川总督拟发保护各国商教告示及道府县转饬所属认真练团缉匪安靖地方卷》,《巴县档案》6-32-3183,1900年。
    (4)《洋务总局编制四川省外国官员商民统计表》,《巴县档案》,6-54-734,1909年。
    (8)《四川省团练保甲总局遵札行知督宪委绅酌定保甲团练章程整顿团练设防堵击扑挐匪徒卷》,《巴县档案》6-32-3191,1902年。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733-734页。
    (1)熊克武等:《蜀党史稿--辛亥革命记事》,载章开沅等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1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0页。
    (2)《东方杂志》,1905年第2卷第1期,“杂俎”,第10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下册,第743、746页。
    (4)(7)《巴县志》卷一五《军警》,第18页,第19页。
    (5)重庆市政府秘书处编:《九年来之重庆市政》第9编《团务》,重庆:1936年,第135页。
    (6)《巴县志》卷四《赋役下》,第1页。
    (8)《四川布政使司札委江安县知县阮开铨接署巴县印务卷》,《巴县档案》6-54-93,1910年。
    (9)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6-17页。
    (10)《巴县志》卷二二《蜀军革命始末》,第6页。
    (1)[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第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