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新生代文学中的宗教纠葛与族群政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贾颖妮
  • 中文刊名:XSPL
  • 机构:广东金融学院;华侨华人文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7-01-20
  • 出版单位:小说评论
  • 年:2017
  • 期:No.19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子课题“海外华文文学跨界研究”;; 广东高校创新强校工程重大项目“1990年代以来马华文学中的异族书写(2015WTSCX070)”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PL201701037
  • 页数:7
  • CN:01
  • ISSN:61-1017/J
  • 分类号:194-200
摘要
<正>1969年"五一三"种族暴动事件之后,马来人特权、官方语、回教等问题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不容讨论和质疑的"敏感问题",宗教成为不可触碰的"禁忌"。由于政治的介入,文学"自我设限"以求"政治正确",导致宗教书写成了"失踪的题材",或是用隐晦的方式让其"不出场地存在"。驼铃的《可可园的黄昏》(1980)中,马来青年和华人少女婚受挫的原因语焉不详,只能从少女的父亲与邻
        
引文
(1)相关论述可参阅许文荣:《论马华文学的反话语书写策略》,《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关于非穆斯林使用“阿拉”一词引发的争议和暴乱可参阅穆哈穆德·罗斯兰著,商万里译:《马来西亚宗教包容述论》,《民族论坛》,2013年第3期。
    (3)关于文西·鸭都拉(Munsyi Abdullah,1796-1854)在马来文坛的地位和评价可参阅庄华兴:《伊的故事:马来新文学研究》,有人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页。
    (4)高嘉谦:《历史与叙事:论黄锦树的寓言书写》,载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主编:《马华文学与现代性》,新锐文创,2012年版,第79页。
    (5)郑月里:《华裔穆斯林在马来西亚》,文史哲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145页。
    (6)转引自郑月里:《马华穆斯林相关研究述评》,《政大民族学报》,第27期(2008年12月),第123页。
    (7)(8)(10)蔡源林:《大马华社的伊斯兰论述之分析(1983-1990):—个后殖民文化认同政治之个案》,载李丰楙、林长宽等合著:《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与认同:伊斯兰、佛教与华人信仰》,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2009年版,第317页、311页、306页。
    (9)1987年,因政府派遣不谙华文的教师担任华小领导职务而引发华巫族群骚乱,随后,马哈迪政府以种族关系紧张为由,展开大逮捕和查封报章的“茅草行动”。事情虽然最终平息,但华人社会再次受到大惊吓。
    (11)转引自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55页。
    (12)蔡源林:《马来西亚社群主义的建构及伊斯兰律法的转型》,载李丰楙、林长宽等合著:《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与认同:伊斯兰、佛教与华人信仰》,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出版,2009年版,第176-220页。
    (13)王列耀:《20世纪90年代:马华报纸与新生代文学》,《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