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境”: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tate of Forgetting”: From the Zhuangzi to Guo Xiang's Annotation of Zhuangzi
  • 作者:刘国民
  • 英文作者:Liu Guomin;
  • 关键词:庄子 ; 郭象 ; 忘境 ; 无心 ; 融合
  • 中文刊名:XDZI
  • 英文刊名:Modern Philosophy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现代哲学
  • 年:2019
  • 期:No.162
  •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卓越研究项目“郭象《庄子注》对《庄子》之诠释”(719050)
  • 语种:中文;
  • 页:XDZI201901020
  • 页数:8
  • CN:01
  • ISSN:44-1071/B
  • 分类号:158-165
摘要
郭象之忘境是对庄子之忘境的发展和转折。庄子之神人的忘境,是通过忘的工夫修养,彻底忘却或抛弃各种世俗价值、世俗之知、生理欲望等,一切皆忘,心虚静明。郭象之圣人的忘境,是虚与实的结合,"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即忘却自我的成心成见,而涵融万物万理。一方面心全、神全(即至足)而忘,另一方面心因与万物万理相适合、融合而忘,即自然而然地顺应万物万理,即万物万理存于心中而不知。庄子之神人忘境的意义,一是心不受任何限制和束缚,从而获得绝对的自由;二是心之虚静,无思无虑,对事物只作纯粹直觉的观照,而无劳神之伤;这是追求自我之逍遥。郭象之圣人忘境的意义,是与万物相融合而顺应其发展变化,万物皆能得性逍遥,自我也能得性逍遥,从而共同构建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政治整体;这是"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统一。
        
引文
(1)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2页。本文征引《庄子》皆据此书。
    (1)[英]柏林(Berlin,I.):《两种自由观念》,《自由论》,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183页。
    (1)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15页。
    (2)[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0页。本文征引《庄子注》皆据此书。
    (1)韩林合:《游外以冥内:郭象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51-152页.
    (1)韩林合:《游外以冥内:郭象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58页。
    (2)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68页。
    (1)此“性全”,是指圣人之性是整全而无分别。郭象注文中“性全”,即性足,足性,本性得到实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