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解读之批判——齐泽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蝶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 生产关系 ; 资本主义悖论 ; 革命
  • 中文刊名:JHXK
  • 英文刊名: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江海学刊
  • 年:2019
  • 期:No.321
  • 语种:中文;
  • 页:JHXK201903025
  • 页数:6
  • CN:03
  • ISSN:32-1013/C
  • 分类号:106-111
摘要
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一书中,齐泽克在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解读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历史唯物主义。齐氏一反进化论解读对生产力的重视,致力于提高生产关系的优先地位。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视域出发,齐氏展示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动力这一悖论的逻辑。齐泽克将资本主义悖论的逻辑与剩余快感的逻辑进行互文性理解,提出了资本主义悖论具有建构性的观点。在历史观问题上,齐泽克一方面颠覆了进化论解读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连续性的强调,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断裂性,从而为革命敞开了可能性空间;另一方面,通过施行成分的提法,更好地展现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引文
①②③④⑥⑨⑩(11)(13)(14)(18)(19)(21)(22)(23)[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53、53、53、54、53~54、54~55、55、55、53、55、173、66、174、173、174~1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83页。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278~279页。
    (12)齐泽克继承了拉康提出的欲望和欲望表达的区分以及对索绪尔所指/能指理论的改造,认为欲望是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原初快感就通过语言被纳入到了符号系统之中。但是,受到能指的歪曲,语言永远无法充分表达欲望,总有一些快感溢出符号界,成为遗漏与剩余,这便是剩余快感。这些剩余快感驱动着剩余欲望,是欲望的成因。而能指并没有相对应的所指,能指指向另一个能指,因此,欲望的客体就是匮乏的,就是缺失。剩余快感不得不被转归为欲望客体。齐泽克用“欲望的客体—成因”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为了凸显剩余快感既作为欲望的客体,同时也正是欲望的成因。
    (1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413页。
    (16)Fabio Vighi,Mourning or Melancholia?Collapse of Capitalism and Delusional Attachments,Repeating ?i?ek,Agon Hamza(ed.),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2015,p.184.
    (17)本雅明在《历史哲学论纲》中对“时间”的论述大致可以做这样的区分:一种时间是“雷同的、空泛的”,是“同质而空洞的”;另一种时间是“被此时此刻的存在所充满的”,“静止而停顿的”。参见[德] 本雅明《启迪:本雅明文选》,[美]汉娜·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273~275页。
    (20)历史哲学的理论范型主要有三种,即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叙述主义历史哲学。分别对应着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叙述主义历史观,打通历史与叙述/阐释的严格界限,或者说,将叙述/阐释的地位从历史的解释功能提升到了叙述/阐释之于史学的本质的重要性地位。齐泽克的历史观就是典型的叙述主义历史观,他致力于从阐释中反过来为历史赋予结构与意义。
    (24)Slavoj Zizek,Organs without Bodies:On Deleuze and Consequenc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2,p.11.
    (25)在语言学领域,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区分了Performatives和Constatives这两种言语行为。Performatives被译为“施行式”,Constatives被译为“记述式”。施行式:表达有所作为,目的是以言行事、以言施事;记述式:表达有所述之言,目的在于以言指事、以言叙事。(参见[英] 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杨玉成、赵京超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在社会学领域,布尔迪厄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Performative作为其社会学理论的核心议题,但布尔迪厄主要强调命名的“performative”力量,通过言说将言说的东西变为现实,因此,布尔迪厄理论中的Performative译为“述行”更为恰当。(参见Pierre Bourdieu,What Makes a Social Class?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istence of Groups,Berkeley Journal of Sociology,Vol.32,1987;Pierre Bourdieu,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John B.Thompson(ed.),Gino Raymond and Matthew Adamson(trans.),Cambridge:Polity Press,1991.)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performative”被翻译为“述行”。但是,齐泽克所强调的仍然是言语的行为功效,侧重点在于行为,而不在于言说,因此,本文将使用“施行”这一译法。
    (26)在《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一书的导言中,齐泽克表示,该书“通过明确表述一些理论体系,力图对《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的分析做一些补充”。参见[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郭英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7)[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政治因素的享乐》,郭英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9页。
    (28)Kelsey Wood,?i?ek,A Reader’s Guide,Chichester:Wiley-Blackwell,2012,p.28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