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产重整计划性质探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China's Bankruptcy Reform Plan
  • 作者:崔明亮
  • 英文作者:Cui Mingliang;
  • 关键词:破产重整 ; 重整计划性质 ; 决议法律行为 ; 契约法律行为
  • 英文关键词:Reorganization;;the Nature of Reorganization Plan;;Legal Act of Resolution;;Legal Act of Contract
  • 中文刊名:HNSH
  • 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7-01
  • 出版单位:河南社会科学
  • 年:2018
  • 期:v.26;No.195
  • 语种:中文;
  • 页:HNSH201807008
  • 页数:4
  • CN:07
  • ISSN:41-1213/C
  • 分类号:40-43
摘要
我国破产重整计划的性质是一种决议法律行为,本质上仍属于私法自治范畴。契约说、司法文书说、法律规则或规范说、相机浮动说等既有学说均存在难以消解之理论困境,无法自恰、周延地揭示出破产重整计划之性质。破产重整计划不同于传统的契约法律行为,而是依多数决原则形成的团体(债权人会议或关系人会议)意思,决议过程中参与表决的债权人个别意思表示之独立性为多数决原则所吸收,形成单一的集体意思——决议。决议法律行为说较既有学说更具解释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重整计划性质解释范式的螺旋式发展。
        The nature of China's reorganization plan is a kind of legal act of resolution, and it stil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in nature. The existing theories such as contract theory, judicial documents and camera floating theory all have difficulty in dispelling the theory, and they can't reveal the nature of the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plan properly and comprehensively. The unresolved legal theory is more explanatory than the existing theories, having realized the spiral development of the paraphrase of the nature of the reorganization plan to some extent.
引文
(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何兆丰、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59页。
    (2)李永军、王欣新、邹海林:《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3)罗培新主编:《破产法》,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页。
    (4)伊藤眞:《会社更生法》,第547页,有斐阁2012年。
    (5)相机浮动说是笔者对原作者观点加以概括总结后拟定的称谓,非原作者提出之称谓。该称谓一定程度上亦是出于行文之便,非严谨的法律概念。
    (6)梁宇贤:《公司法论》,三民书局1986年版,第457页。
    (7)王泽鉴:《债法原理》(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页。
    (8)冉克平:《强制缔约制度》,《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1期,第90页。
    (9)(12)李永军:《破产法:理论与规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77页。
    (10)(13)贺丹:《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11)王欣新:《破产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1页。
    (14)[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433页;[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16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