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屏幕到进入电影——3D电影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Outtie to Integratio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of 3D Film Technology
  • 作者:车琳
  • 英文作者:Che Lin;
  • 关键词:技术 ; 电影史 ; 3D拍摄 ; 3D放映 ; 3D眼镜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9
  • 期:No.274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901015
  • 页数:8
  • CN:01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86-93
摘要
从电影出现之前的3D摄影和早期的立体电影开始,3D电影技术的发展贯穿整个电影发展史。3D从早期酷炫的技巧和噱头,历经数次热潮与降温,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电影技术,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与业界重视。3D电影技术不仅改变了电影的外貌,赋予电影画面以更多的信息和细节,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感受,而且带来了新的电影叙事手法、审美方式和电影美学。本文以3D电影的技术发展为主要脉络,以美国电影市场为主要研究领域,阐述3D技术在电影制作和放映方面的发展和成果以及相应时期的市场表现。
        
引文
(1)1868年法国人路易·奥龙(Louis Ducos du Hauron)发明了三基色技术,通过将三个红、黄、蓝底片分别叠加,形成不同的彩色影像。到了1891年,奥龙进一步发展了色差技术,构成了红、蓝滤镜的基础。
    (2)据记载,20年代约有15部3D电影发行,但除了电影名称以外,所有拷贝都没有保存下来。详见Lenny Lipton,Foundation of the Stereoscopic Cinema:A Study in Depth,Technology&Culture,1984,25(3)。
    (3)早在1900年,卢米埃尔兄弟就申请了一项拍摄3D电影的专利“Octagonal Disc Stereo Device”。Ray Zone的书中对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3D版的制作时间有所争议,但他们的确重新使用3D摄影机拍摄了《火车进站》,在1935年法国科学学院的会议上放映。Ray Zone,Stereoscopc Cinema and the Origins of 3-D Film:1838-1952,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7,141-142.
    (4)其中《蜡像馆》(House of Wax)首次采用立体声,增加了听觉维度上的临场感。《宇宙访客》作为50年代最成功的3D电影之一,被奉为科幻Cult电影经典。
    (5)宝丽来公司曾经在1953年秋季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发现50%以上的3D放映都有不同步或者画面不协调的问题,这构成了许多3D电影票房失败的主要原因。Bob Furmanek:Top Ten 3-D Myths,摘录于3D电影资料库,http://www.3dfilmarchive.com/。
    (6)Cinema Scope是一种二十世纪福克斯研发和推行的宽银幕拍摄和放映技术,在1953年到1967年盛行一时。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宣布将在Cinema Scope的版本中放映所有未来的电影。为了放映当时宽银幕版的《圣战长袍》(1953),许多剧院都转换成Cinema Scope。当年如果电影制片厂和放映商如果也下决心投资3D的话,3D电影可能会更加成功。Peter Gray,Director of Photography.“History of CinemaScope”.Web.archive.org。
    (7)20世纪60年代初,罗伯特·文森特·贝尼尔(Robert Vincent Bernier)开发了“空间视觉”(SpaceVision 3D)3D放映技术。为投影机安装一个特殊镜头,产生偏振式3D影像,将一个影像重加在另一个影像之上。这一技术消除了双机投影的调校过程的不同步问题。
    (8)康顿研发的“立体视觉”摄影机(StereoVision USA)经过不断的改良日臻成熟,此后大约有36部电影使用了“立体视觉”(StereoVision)技术拍摄和放映(例如《大白鲨3D》)。而且这一技术在美国、法国、以色列、日本乃至印度都广泛传播和使用。
    (9)例如风靡一时的《监狱女孩3D》(Prison Girls,1973),是典型的女子监狱类型的剥削电影,这部电影拥有70年代软色情片的典型元素,被称为“第一部3D成人电影”。
    (10)2 perf(perforation的简写,即胶片上下两侧的穿孔)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西部片使用的35毫米拍摄技术Techniscope,拍摄时仅仅使用35mm胶片2个孔的长度作为一格影像(通常影片的格式是4孔或3孔)。优点是宽高比接近2.39:1,可以宽银幕放映;而且使用的胶片量是普通影片的一半,大大降低了成本。缺点是分辨率也因此降低了一半,而且没有同步音轨。
    (11)IMAX 3D版的《变迁》中一些有趣的3D镜头,部分使用了计算机影像与实拍的合成。机器人打蛋机技术,蛋黄仿佛流到了观众的膝盖上,而且加入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合成影像。
    (12)James Cameron and Vince Pace,“Technology Innovation”,http://www.cameronpace.com/v2/index.php/whatwedo/technologyinnovation.
    (13)《小鸡快跑》3D版的票房异常火爆,其单厅票房比普通版本高出近4倍。
    (14)2011年的榜单中,3D电影占前20票房的13部,其中《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以及《暮光之城:破晓(上)》三部主打3D的电影,包揽了年度票房榜的前三名。
    (15)例如《霍比特人》中高帧率与3D的结合,《地心引力》将IMAX 3D技术与叙事紧密结合。
    (16)1891年,法国发明家路易·奥龙开发出色差式立体视觉成像技术;1895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德顿发明了偏振光投影3D的技术;1898年,美国发明家和电视技术先驱查理·惠斯顿开发了立体投影技术,通过主动快门眼镜来调节左右眼的图像。
    (17)表图借鉴《RealD与IMAX 3D的区别》,并增加整理,RealD vs.Imax Digital 3D:What’s the difference?CNET Asia,https://423digital.wordpress.com/2013/01/06/reald-vs-imax-digital-3d-whats-the-differencecnet-asia/.
    (18)1904年卢锡安·布尔(Lucien Bull)拍摄了一只苍蝇的起飞过程,采用了2000帧每秒的3D拍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