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损害的可赔偿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scussions on the Probability of Compensation for Spiritual Injury
  • 作者:马俊骥
  • 英文作者:MA Jun-ji;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 关键词:精神损害 ; 可赔偿性 ; 适用范围 ; 严重
  • 英文关键词:mental damage;;the probability of compensation;;the scope of application;;a serious mental distress
  • 中文刊名:HNZF
  • 英文刊名:Presentday Law Science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2-26 09:14
  • 出版单位:时代法学
  • 年:2019
  • 期:v.17;No.93
  • 语种:中文;
  • 页:HNZF201901011
  • 页数:12
  • CN:01
  • ISSN:43-1431/D
  • 分类号:93-104
摘要
《侵权责任法》第22条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了两项适用条件:(1)侵害他人人身权益;(2)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限于"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否定了侵害财产权益所产生之精神损害的可赔偿性,忽视了侵害财产权益情形下所产生之精神损害相对于财产损害的独立性,有必要承认因财产权益之侵害而产生的精神损害具有可获赔偿之可能。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以"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为条件亦存在问题,应当关注保护不同法益类型和区分不同主观因素的需求,以"微小损害不予赔偿"作为限制条件并借鉴"动态的严重性标准"理论,为精神损害提供更完善的救济。
        The article 22 of Tor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ipulates two applicable conditions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mental distress:(1) a tort to a personal right or interest of another person;(2) a serious mental distress on the victim of the tort. Limiting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of mental distress to the situation "a tort to a personal right or interest of another person"negates the probability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mental distress caused by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 or interest of another person and ignore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mental distress relative to the material damage caused by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 or interest,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probability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mental distress caused by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 or interest of another person.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to require the condition of "a serious mental distres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prot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legal interests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subjective factors. Taking "Trivial damage is to be disregarded"as the restrictive condition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can provide more perfect relief for mental distress.
引文
[1]《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3]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1.有学者从解释论的角度分析认为,《侵权责任法》所使用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并不必然以侵害行为直接作用于受害人的人身权益为必要,并不必然排除人身权益之外其他权益侵害所致之精神损害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规则。参见朱晓峰.侵权可赔损害类型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379-381.但是,此种解释与立法机关的真实意图并不一致。对此,张新宝教授指出,立法机关确实是有意取消了之前司法解释中“损毁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参见张新宝.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另外,多数学者亦认为,《侵权责任法》排除了因财产损害所致精神损害的可赔偿性。参见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10~711.程啸.侵权责任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51.高圣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立法争点、立法例及经典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9.陈现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精义与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72.
    [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1.根据张新宝教授的说明,立法机关之所以如此,“反映了立法者对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方式的谨慎适用以及适当保持与已有司法解释的距离,而不是完全照搬(或者迁就)已有的司法解释”。参见张新宝.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
    [5]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法典多使用“非财产损害“的概念,严格来说“非财产损害”与我国法律上的“精神损害”有所不同,其概念涵摄范围大于“精神损害”,不仅包括自然人遭受侵害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还包括名誉损害、死亡、残疾等人身权益损害本身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财产损害。但是,由于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精神损害”适用“非财产损害”相关制度,在探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时可将“非财产损害”等同于“精神损害”,且因为翻译等原因“非财产损害”亦被表述为“非金钱损失”,本文将这几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6]See Suzanne Galand-Carval,Damages under French Law,in Unification of Tort Law:Damages,77,78(U.Magnus 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
    [7][法]苏珊·加兰-卡瓦尔.法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19-121.
    [8]参见《德国民法典》第253条、《意大利民法典》第2059条、《奥地利民法典》第1324条、《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第2105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8条。
    [9]在英国,适用非金钱损害赔偿的损害包括如下两大项:其一,疼痛和痛苦(pain and suffering)损害;其二,丧失快乐或舒适(loss of amenity)。参见胡雪梅.英国侵权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348.在美国侵权法上,尽管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但是与实体损害相比“仍有非常多的限制”,在过失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这种限制更为严格。参见爱伦·M.芭波里克.侵权法重述纲要(第三版)[M].许传玺,石宏,董春华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83-303.
    [10]参见[德]乌尔里希·马格努斯,约尔格·菲兹特.德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66.[美]丹·B·多布斯.《侵权法》(上册)[M].马静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102-103.
    [11]参见云南省麻栗坡县人民法院(2017)云2624民初第651号民事判决书。
    [12]当然,是否给予这种精神痛苦以法律救济,则是另外一个问题。类似例子:P的小汽车为D所毁坏,依据案情,D应承担责任。P难以及时维修汽车,P烦躁不安,其假期也因此泡汤。参见欧洲侵权法小组.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M].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42.
    [13]《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14]对此,学界存在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民法通则》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参见余延满.我国《民法通则》并未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民法通则》第120条新解[J].法学评论,1992,(3):25-30.
    [15]199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首次在形式上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参见该解释第10问),但未明确精神损害“严重”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在该解释第八条明确要求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而适用“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责任形式。
    [16]参见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2001)滨马民初字第129号民事判决书.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3年民事审判案例卷)[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277-282.
    [17]参见陕西省韩城市人民法院(2005)韩民一初字第54号民事判决书。
    [18]参见《瑞士债务法》第49条。另参见[瑞]海因茨·雷伊.瑞士侵权责任法(第四版)[M].贺栩栩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27.
    [19]参见《德国民法典》第253条。
    [20]See 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VI.-6:102.
    [21]See Christian Von Bar&Eric Clive eds.,Principles,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Full Edition),Vol.4,3742-3746(sellier.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 H 2009).
    [22]参见[奥]海尔姆特·库齐奥.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第一卷):德语国家的视角[M].朱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85.另参见[德]沃尔夫冈·多伊布勒.德国损害赔偿法的改革[J].朱岩译.中德法学论坛,2002,(22).
    [23]欧洲侵权法小组.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M].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7.
    [24]对此,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处理思路和基本观念大体上是一致的。See Christian Von Bar&Eric Clive eds.,Principles,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Full Edition),Vol.4,3083-3089,3139-3194(sellier.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 H 2009).另参见爱伦·M.芭波里克.侵权法重述纲要(第三版)[M].许传玺,石宏,董春华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83-303.
    [25]在前述《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中使用的概念为“legally relevant damage”。由欧洲侵权法小组起草的《欧洲侵权法原则》中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是“recoverable damage”。“recoverable damage”是对法律所保护利益的物质性或非物质性损害(material or immaterial harm to a legally protected interest)。从内涵来看,上述两个概念所探讨的当属同一问题。有学者将“recoverable damage”翻译为“可赔偿的损害”(欧洲侵权法小组.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M].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4.)但是,上述两个概念在损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强调损害的“reparable”或者“recoverable”,相当于一般所说的“回复”“修复”(make amends for a damage)概念,金钱赔偿(compensation)只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而已,而中文语境下一般将“金钱赔偿”等同于“赔偿”的概念。如果使用“可赔偿的损害”的概念,则无法准确揭示上述意义上“损害“的概念。为了避免造成混淆,本文采用《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中的“legally relevant damage”概念。
    [26]See 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VI.-2:101.
    [27]欧洲侵权法小组.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M].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37.
    [28]例如,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53条第2款之规定,侵害身体、健康、自由或性的自我决定所产生的非财产损害可以请求金钱赔偿
    [29]指前述“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利益”的范围,即侵害哪些“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0]《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人的任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因其过错致该行为发生之人应当赔偿损害。”法国民法典(下册).罗结珍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073.
    [31][法]苏珊·加兰-卡瓦尔.法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19.
    [32][33][法]苏珊·加兰-卡瓦尔.法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42-143.
    [34]《日本民法典》第710条规定:“有侵害他人身体、自由或名誉,或者侵害他人财产的情形之一的,依照前条规定应承担赔偿责任者,对于财产以外的损害,也应赔偿。”《日本民法典》第709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权利或侵害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承担因此而产生损害的赔偿责任。”日本民法典.王爱群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14.
    [35]转引自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中的抚慰金制度研究[J].外国法译评,1998,(2):46.
    [36]日本判例中承认,生命、身体、自由、名誉、信用、婚姻关系、通奸与配偶的权利、婚约、贞操、收养关系以及收养关系的予约、亲族权、欺诈、强迫、违法的诉讼程序、共同绝交、住居的平安、通风、采光、噪音、臭气、煤烟等人格利益及财产权受到侵害产生精神损害时,可以提出抚慰金赔偿的请求。参见罗丽.日本的抚慰金赔偿制度[J].外国法译评,2000,(1):50.
    [37]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中的抚慰金制度研究[J].外国法译评,1998,(2):47.
    [38][德]乌尔里希·马格努斯,约尔格·菲兹特.德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66.
    [39][意]弗朗西斯科·D·布斯内利,乔瓦尼·科曼德.意大利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81.
    [40][44][奥]恩斯特·卡纳,赫尔穆特·考茨欧.奥地利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3.3-7.
    [41]韩赤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划时代变革---《德国民法典》抚慰金条款的调整及其意义与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7,(2):85-86.
    [42][意]弗朗西斯科·D·布斯内利,乔瓦尼·科曼德.意大利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81-184.
    [43][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M].焦美华译.张新宝审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4.
    [45]参见[英]W.V.H.罗杰斯.由欧洲侵权法与保险法中心实施的项目比较报告[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383.
    [46]例如,奥地利在“加害人故意违反刑事法律规定或者任意损坏或者带有恶意的企图行事时”,即使财产受到侵害,加害人亦须“支付情感价值赔偿责任”。参见[奥]恩斯特·卡纳,赫尔穆特·考茨欧.奥地利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9.
    [47]从立法过程来看,相关立法所列举的权益类型是不断扩展的:《民法通则》第120条列明了“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监护权、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等均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8]See Christian Von Bar&Eric Clive eds.,Principles,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Full Edition),Vol.4,3141(sellier.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 H 2009).
    [49]参见[法]苏珊·加兰-卡瓦尔.法国法律中的非金钱损失[A].[英]W.V.霍顿·罗杰斯.比较法视野下的非金钱损失赔偿[M].许翠霞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19-146.罗丽.日本的抚慰金赔偿制度[J].外国法译评,2000,(1):50-51.
    [50]See 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VI.-2:101(3).
    [51]《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对于“法律相关的损害”采用了“概括条款+具体列举”的方式,在VI-2:101条中概括地规定什么是“法律相关的损害”,而后在VI-2:201~VI-2:211中对“法律相关的损害”作了例示性规定,包括人身伤害、侵犯自由和隐私、违反保密义务等类型,不同类型在确定损害的可赔偿性时适用的条件是存在差异的。类似的,在精神损害赔偿中,亦有必要区分不同的权益类型而为不同的规定。因而,此种“概括条款+具体列举”的方式值得借鉴。
    [52]欧洲侵权法小组.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M].于敏,谢鸿飞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36-237.
    [53]See Suzanne Galand-Carval,Damages under French Law,in Unification of Tort Law:Damages,77,80(U.Magnus 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
    [54]See Christian Von Bar&Eric Clive eds.,Principles,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Full Edition),Vol.4,3138(sellier.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 H 2009).
    [55]《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1099条第2款和第3款规定:“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不作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应予以补偿。精神损害的补偿独立于应赔偿的财产损害。”俄罗斯联邦民法典[M].黄道秀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77.
    [56]《奥地利损害赔偿法草案》第1316条第4款规定:“在故意侵害有体物时,应当赔偿所有人对该物享有的特殊偏爱价值。在违反合同约定时,如果合同目的在于满足精神上利益,而违约严重侵害了此种精神利益并且通过解除合同并不能给予适当补偿的,应当赔偿由此遭受的损害。”
    [57]参见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55.韩赤风.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及其排除---以中德法律及司法实践为视角[J].法学,2006,(10):82.陈现杰.《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1,(4):14.
    [58]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171.
    [59]张新宝.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91-292.另参见陈现杰.《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01,(4):14.
    [60]杨立新.侵权法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872-873.
    [61]谢鸿飞.精神损害赔偿的三个关键词[J].法商研究,2010,(6):14.
    [62]刘春梅.人身伤害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1.
    [63]张新宝.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0.
    [64]张新宝.民法分则侵权责任编立法研究[J].中国法学,2017,(3):57-59.
    [65]张新宝.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32.
    [66]在哪些权益侵害类型中需要精神损害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表现出差异性。有的国家,侵害的严重性是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性要求,如葡萄牙;有的国家,侵害的严重性只适用于非物质性人格权受到侵害的情形,如希腊。参见[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M].焦美华译.张新宝审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02-204.
    [67]虽然有一些国家并不承认排除赔偿微小损害是一项一般原则(例如,奥地利、北欧国家、英国),但是损害微不足道仍然是决定是否给予损害赔偿救济的重要考量因素。See Christian Von Bar&Eric Clive eds.,Principles,Definitions and Model Rules of European Private Law:Draft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DCFR)(Full Edition),Vol.4,3743-3746(sellier.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 H 2009).
    [68]《瑞士债务法》第49条第1款规定:“人格权被不法侵害时,被害人得请求慰抚金,但以侵权行为情节严重,且无其他慰抚方式,基于正义原则而必须得到金钱慰抚者为限。”瑞士债务法.戴永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20.
    [69][瑞]海因茨·雷伊.瑞士侵权责任法(第四版)[M].贺栩栩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128.
    [70]《葡萄牙民法典》第496条第1款规定:“在定损害赔偿时,应考虑非财产损害,只要基于其严重性而应受法律保护者。”葡萄牙民法典[M].唐晓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8.
    [71]《奥地利损害赔偿法草案》第1316条第2款规定:“是否提供金钱赔偿,取决于被侵害法益的重要程度、客观上是否可以查明遭受损害、侵害的范围与持续时间以及归责原因的程度。严重侵害并且客观上可以查明侵害人格权的,必须负担金钱损害赔偿的义务。微小损害不予赔偿。”
    [72][74][75][76][奥]海尔姆特·库齐奥.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第一卷):德语国家的视角[M].朱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81-182.185.
    [73]需要稍作说明的是,在本文所引用的文献中,Helmut Koziol被翻译为海尔姆特·库齐奥、海尔穆特·库齐奥、赫尔穆特·考茨欧。
    [77][奥]海尔姆特·库齐奥.侵权责任法的基本问题(第一卷):德语国家的视角[M].朱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83-184.
    [78][79][奥]海尔穆特·库齐奥.动态系统论导论[J].张玉东译.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4):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