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版本蠡測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manuscript of Jianyan Yilai Xinian Yaolu kept in Taiwan: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its version
  • 作者:胡坤
  • 英文作者:Hu Kun;
  • 关键词:《建炎以來繫年要録》 ; 鈔本 ; 版本 ; 四庫館臣
  • 中文刊名:WSWS
  • 机构: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 出版日期:2018-05-01
  • 出版单位:文史
  • 年:2018
  •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編纂與版本研究”(批准號:17AZS001)的階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SWS201802006
  • 页数:20
  • CN:02
  • ISSN:11-1678/K
  • 分类号:89-108
摘要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曾爲晚清藏書家周星詒收藏,通過鈐蓋於該本之上的藏書印、紙鋪印記等相關綫索,及與遼寧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一年孔繼涵鈔本進行文本比對後發現,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應係四庫館臣私鈔館書的産物,其鈔成時間應當早於孔繼涵鈔本,甚至極有可能就是館臣程晉芳的私鈔本。該本雖很有可能是《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目前所見最早的版本,但因其私鈔的性質,鈔寫倉促,該本存在大量)漏倒誤,甚至錯簡的現象,導致版本質量不佳。另外,該本雖少部分保留了《永樂大典》中《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原貌,但絶大部分清人避忌和大部分遼金人名之處皆遭四庫館臣篡改和改譯。因此該本並不適合當作整理《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底本,只可當做參校本。不過該本在現存眾多《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版本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釐清版本系統與各版本源流的重要參照與綫索,其研究價值則不容忽視。
        
引文
(1)參見聶樂和《〈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87年;沈如泉《略談〈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版本問題》,《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第88-91頁。
    (2)據筆者目前掌握的情況,《要録》的版本除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文瀾閣《四庫全書》本,仁壽蕭藩刻本,廣雅書局刻本,《國學基本叢書》排印本,《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外,尚有遼寧圖書館藏孔繼涵鈔本、無錫圖書館藏清鈔本、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清鈔本、臺灣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上述部分版本筆者尚有未寓目者,未來將有計劃地進行尋訪。上述諸清鈔本中,除了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有辛更儒《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初考》,《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2011年第4期,第167-173頁;拙作《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再考》,《文史》2017年第1 1,第201-216頁,進行了專文研究外,其餘版本多處在無人問津的狀態。
    (1)索書號202.251.01860。
    (1)有關周星詒生平可略見冒廣生《姓氏爵里志略》,見《五周先生集》卷首,《如皋冒氏叢書》本,出版年未見;冒廣生《外家紀聞》,《如皋冒氏叢書》本,出版年未見;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七《周星詒季貺》,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03-705頁。另可參見李軍《周星詒藏書事跡徵略---以〈書鈔閣題跋〉及周批〈讀書敏求記〉爲主》,《書目季刊》第42卷4期,2009年,第21-43頁;白雲嬌《國圖藏周星詒子部善本題跋1考》,《文獻》2015年第3期,第75-56頁。
    (2)參見梁戰、郭群一編《歷代藏書家辭典》“李蕙”條,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7頁;李軍《周星詒藏書事跡徵略---以〈書鈔閣題跋〉及周批〈讀書敏求記〉爲主》,第26頁。
    (3)此事詳見汪康年《汪穰卿筆記》卷七,莊建平整理,中華書局,2007年,第267頁。
    (4)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七《周星詒季貺》,第703頁。
    (5)李軍《周星詒藏書事跡徵略---以〈書鈔閣題跋〉及周批〈讀書敏求記〉爲主》,第28頁。
    (6)蔣復璁《“國立中央圖書館”概況》,《社會教育季刊》第1卷第4期,1943年,第6頁。
    (1)張景祁《新蘅詞》卷四《買陂塘》,《續修四庫全書》第17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5頁下欄-276頁上欄。
    (2)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五《帶經堂陳氏書目書後》,《續修四庫全書》第930册,第64頁上欄。
    (3)見陳樹杓編《帶經堂書目》書前鄧實序文,順德鄧氏風雨樓刊本,出版年未見。
    (4)錢曾《讀書敏求記》卷一“説文解字三十卷標目一卷”條,《續修四庫全書》第923册,第97-98頁天頭。
    (1)同治年間周星詒向陳樹杓求購帶經堂藏書的例證還有很多,大凡周星詒得自陳氏之書,書中多有周氏題記、眉批,且多述及福州陳氏者,本文不再一一列舉,可參見李軍:《周星詒藏書事跡徵略---以〈書鈔閣題跋〉及周批〈讀書敏求記〉爲主》及白雲嬌《國圖藏周星詒子部善本題跋1考》二文。
    (2)譚獻《復堂日記》卷一,范旭侖、牟小朋整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頁。
    (3)參見眭駿《王芑孫研究》第一章《王芑孫之家世生平》,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第13-44頁。
    (4)馮桂芬等《(同治)蘇州府志》卷八九《人物》一六“王翼孫”條,《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第9册,江蘇古籍出版社,第338頁上欄。
    (1)參見眭駿《王芑孫研究》第二章《王芑孫之交遊》,第136-138頁。
    (2)馮桂芬等《(同治)蘇州府志》卷一四九《雜記》六“吴中藏書家”條,《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1》第10册,第789頁上欄。
    (3)無錫圖書館善本室,書號:29625。
    (4)參見拙作《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再考》,《文史》2017年第1 1,第201-216頁。
    (1)參見眭駿《王芑孫研究》;黄麗勤《郭麐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鄭幸《袁枚年譜新編》,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1)臺圖本和孔鈔本皆是將書攤開進行拍攝或掃描,因此前一葉的b面和後一葉的a面會出現在同一幅圖中,但卻分屬兩葉,敬請讀者知悉。
    (1)見張恒怡《靜嘉堂所藏〈舊五代史〉鈔本述略》,《文史》2015年第3 1,第253-254頁。
    (1)該圖轉引自張寶三《清代中文善本古籍中所鈐紙廠印記研究》附録“書影四”,《臺大中文學報》第39期,2012年12月,第30頁。又《皇朝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版本信息: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一年王氏鈔本;收藏信息:臺灣“國家圖書館”,索書號230.251 02004。
    (2)該本還鈐有“吴正裕號”,見張寶三:《清代中文善本古籍中所鈐紙廠印記研究》,第18頁注57。
    (3)該本還鈐有“吴正昌號”、“吴正裕號”。見黄天禄:《經手録》,重慶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51頁。
    (4)該本還鈐有“吴正裕號”。見賴貴三《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第三編《〈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經部·易類〉考釋》,臺灣:文津出版社,2007年,第321頁。
    (5)張恒怡:《靜嘉堂所藏〈舊五代史〉鈔本述略》,第253、254頁。
    (6)《春秋分紀》索書號爲106.12 00612,敘録可見http://rbook2.ncl.edu.tw/Search/SearchD etail?item=961d542e87274e73909c370e589c71a2fD QyN Tk40&page=&whereS tring=ICYgI uW Qs-ato-acieiZ nyI g0&sourceW hereS tring=&SourceI D=&Has Image=。
    (7)參見張寶三《清代中文善本古籍中所鈐紙廠印記研究》,第224-225頁。
    (1)如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汲古閣本《十三經註疏》,《“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增訂善本書目》著録爲“明崇禎元年(1628)至十二年(1639)古虞毛氏汲古閣刊本”,張寶三教授通過版本比對,復經鈐蓋該本之上的紙廠印記加以佐證,認爲此本當是康雍乾時期的重刊本。見張寶三《紙廠印記在清代中文善本古籍版本鑒定之運用》,《“國家圖書館”館刊》2015年第2期,第42-43、48頁。據此則《周易本義》亦有可能是康雍乾時期的重刊本。
    (2)張恒怡《靜嘉堂所藏〈舊五代史〉鈔本述略》,第254頁。
    (3)見http://rbook2.ncl.edu.tw/Search/SearchD etail?item=c555d4fb278f4adc9dc019be2756bca3fD QzO DE00&page=&where String=ICYgI uaV puijleiE qS Ig0&sourceW hereS tring=&SourceI D=&HasI mage=。另,由於臺灣“國家圖書館”網站上公佈的臺圖本掃描件分辨率不高,兼之是黑白圖像,筆者並未找到“敦裕脩記”戳記的具體位置,若日後得以獲觀是本,再行補充位置信息。
    (4)參見拙作《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再考》,第208頁。
    (1)參見程治國《程晉芳研究》,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2)臺圖本的書前提要與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孔鈔本書前提要相同,是同一份材料,有關該提要的原文及相關考辯可參見拙作《上海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再考》,第205-210頁。
    (1)楊洪升《四庫館私家抄校書考略》,《文獻》2013年第1期,第70頁。
    (2)宋刻本,上海圖書館藏,現爲“中華再造善本”之一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該書是《要録》的節略本,共十七卷,目前存卷八至卷一七紹興六年六月至紹興三十二年六月間之記事,即對應爲《要録》卷一〇二至卷二〇〇的内容。
    (1)關於《皇朝中興紀事本末》與《要録》引《中興小曆》的問題可參見辛更儒《〈皇朝中興紀事本末〉序》,見載《皇朝中興紀事本末》,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雍正九年鈔本,2005年;周立志《〈皇朝中興紀事本末〉與〈中興小曆〉之關係》,《文獻》2010年第3期,第104-112頁;温志拔《再論〈皇朝中興紀事本末〉與〈中興小曆〉的幾個問題》,《雞西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第155-157頁;温志拔《〈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引“熊克〈小曆〉”及其相關問題》,《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第87-90頁。
    (2)參見拙作《上海圖書館藏〈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再考》,《文史》2017年第1 1,第211頁。
    (3)關於此點只是筆者的感覺,並非實質性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容待日後詳加探討。
    (1)袁枚《小倉山房詩集》卷三三,《小倉山房詩文集》,周本淳標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36頁。
    (2)《小倉山房文集》卷二六《翰林院編修程君魚門墓志銘》,第1713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