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的农学交流与合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amura Saburo's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作者:曾雄生
  • 英文作者:ZENG Xiongsheng;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 关键词:田村三郎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 ; 合作研究
  • 英文关键词:Tamura Saburo;;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griculture;;cooperation research
  • 中文刊名:ZRKY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 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自然科学史研究
  • 年:2018
  • 期:v.37;No.147
  • 语种:中文;
  • 页:ZRKY201803007
  • 页数:22
  • CN:03
  • ISSN:11-1810/N
  • 分类号:106-127
摘要
自1957年以来日本农学家田村三郎便与中国科学院保持着长久的联系。1978年以后,更与中国科学院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并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讨论。文章以田村为中心,利用档案、报刊、传记等文献资料,在回顾他与中国科学院交往与合作研究历程的同时,重点关注他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论述与实践,并初探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的原因。
        Japanese agronomist Tamura Saburo( 1917-2015), wa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and also of the Japan Academy. From 1957 he maintained frequent contact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fter 1978, he established long-term cooperation with CAS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discuss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sing the case of Tamura Saburo, and combining archives, newspapers and biograph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urse of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amura and CAS, focusing on his discourse and practic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the relationship was so successful.
引文
1田村三郎致郭沫若院长的信(1970-02-15)[R],北京: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室,1971-04-0004.
    2田村三郎.缅怀崔泰山先生[J].中国科技翻译,1990,1:62.
    3竺可桢.竺可桢全集[M].第20卷.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460~461.
    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史编撰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简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8.
    5广东农林学院教育革命组.国外农林科技动态(农业部分)[M].广东农林学院教育革命组,1973.4.
    6浙江大学.中国蚕业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86.
    7科研成果推广快桑蚕生产大增长[N].光明日报,1979-04-20:1.
    8长泽宽道,郭郛,钟香臣,等.家蚕脑激素的分离提纯[J].中国科学,1980,(8):791.
    9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年报(1977~1978)[G].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33.
    10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会志(1980-1990)[M].中国科学院,1991.91.
    11田村三郞.地球环境的再生与重建[M].王勤学,郑泰根,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
    12邓副总理访问日产汽车公司座间工厂受到热烈欢迎[N].人民日报,1978-10-25:5.
    13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日本农业现代化考察团学术报告摘编[G].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80.
    14吴博良.日本农业专家与我合作进行水稻栽培试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1):43.
    15吴军.石山陪同田村到桃源考察访问[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1,(3):2.
    16田村三郎.我对中国双季稻改一季稻的看法[M]//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委员会.论农业现代化.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97.
    17鲁乔松.桃源基地县代表团到日本考察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2,(3):22.
    18魏国超,冯泽修,袁继树.中日合作水稻研究课题的启示和组装技术的应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6):62.
    19简讯[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5):37.
    20盐池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池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463.
    21赵松乔.干旱区环境整治与资源合理利用(银川国际会议论文选集)[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1994.255.
    22闵辉.足迹留在黄土地[J].国际人才交流,1995,(12):40~41.
    23马永清.纪念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田村三郎先生[J].学思,2016,(51):1~5.
    24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广西科技年鉴(1996)[G].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56.
    25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年报(1996)[G].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58.
    26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年鉴(1997)[G].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9.
    27田村三郎,足立原贯,春原亘.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些看法[N].光明日报,1979-08-16:4.
    28田村三郎.化学Ⅰ[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4~5.
    29当代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编写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科技情报室.国外学者论中国农业机械化译文选编[C].1984.133.
    30田村三郎.我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看法[J].世界农业,1984,(11):13.
    31田村三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5,(4):56.
    32田村三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续)[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5,(5):60.
    33田村三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考察[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1):19.
    34严济慈会见田村三郎教授[N].人民日报,1984-07-01:4.
    35方毅会见中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讨论会双方代表[N].人民日报,1985-12-25:3.
    (1)据罗宗洛的回忆,1957年的这次访问,他还从田村三郎手中得到了大量精制的赤霉素药品。田村三郎深怕罗宗洛在回国上飞机、海关上检查时,可能要被盘查,亲自在深夜陪送罗宗洛上飞机,以免受海关扣压。(黄宗甄著:《罗宗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88页)
    (1)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编辑成《日本农业现代化考察团学术报告摘编》,内容包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考察(田村三郎)、从育种的观点看寒冷地区的育种过程与今后的方向(高桥万右卫门)、关于水稻抗病育种——抗稻瘟病和萎缩病(高桥万右卫门)、日本农业的长处与短处(金泽夏树)、关于氮肥的使用问题(冈岛秀夫)、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改革——以水稻种植为中心(角田公正)、当前水稻生理生态研究的动向和存在问题的焦点(人见进)、日本农业普及体制的发展和现状(前田正男)、日本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演变——主要以稻作为中心(前田正男)。参见文献[13]。
    (1)1956年,中国就研制出接近或适合农业上的要求的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畜力六行水稻插秧机的样机。1960年,中国各地推荐生产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机已达21种。1967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插秧机“东风-2S”型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15~20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