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借鉴与反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娜
  • 关键词:社会网络 ; 强关系 ; 弱关系 ; “关系”
  • 中文刊名:CBLY
  • 英文刊名: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1
  • 出版单位:传播力研究
  • 年:2019
  • 期:v.3;No.061
  • 语种:中文;
  • 页:CBLY201913192
  • 页数:3
  • CN:13
  • ISSN:23-1598/G2
  • 分类号:235-237
摘要
国内的社会网络研究在采借和运用西方的社会关系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可是由于对强弱关系的界定不同,使东西方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对话。西方学者是从多个维度去划分强弱关系的,具体包括亲密程度、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以及互惠交换等部分。而中国学者则更多的是以亲缘关系和非亲缘关系来划分的,强调的是关系所承载的义务和责任的差异。那么如何使中国的关系网络研究能够接续到西方研究的谱系上?有学者尝试将西方的弱关系概念与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关系"概念嫁接起来,从动态的角度解析关系的变化过程与资源动员的关系。这与专注于分析网络差异性的西方研究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
        
引文
[1]Granovetter,M.,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Burt,R.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Lin,N.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Actio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Bian,Y.,“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Connection,Bridges,and Job Search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2(1997),pp.266-285.
    [5]Zang,X.,“Networks Resources and Job Search in Urban China,”Journal of Sociology,Vol.39,No.2(2003),pp.115-129.
    [6]李汉林,王琦.关系强度作为一种社区组织方式--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7]姚小涛,张田,席酉民.强关系与弱关系: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依赖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8(2).
    [8]刘林平.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9]李继宏.强弱之外关系概念的再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3(3).
    [10]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1).
    [11]张文宏,阮丹青,潘允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J].社会学研究,1999(2).
    [12]蔡禾,叶保强,邝子文,卓惠兴.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J].社会学研究,1997(6).
    [13]李林艳.弱关系的弱势及其转化“关系”的一种文化阐释路径[J].社会,200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