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铸剑能为犁?——诗意现实主义下的以色列反战电影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sraeli Anti-war Films in Poetic Realism
  • 作者:张黎歆
  • 英文作者:Zhang Lixin;
  • 关键词:以色列反战电影 ; 诗意现实主义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05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8
  • 期:No.273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812014
  • 页数:6
  • CN:12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62-67
摘要
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战电影在一片"向右转"的利库德集团执政中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将结合21世纪以来横跨第四次、第五次中东战争及反映当今以色列国内局势的多部影片,旨在对反战电影的人物命运、主题表达和空间建构做深入的探讨,观察以色列社会生活与文化,理解"天选之子"(1)如何诗意地栖息于"应选之地",(2)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观照下还原出反战电影的表述机制。
        
引文
(1)出自《旧约》,即God's Chosen People,意为上帝的选民。
    (2)出自《旧约·创世纪》,以色列人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诚信仰上帝,上帝与之立约,予流奶与蜜之地——迦南(今约旦河以西、加利利海以南、死海以北地区)。
    (3)《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4)王晋《以色列和平主义运动探微》,《外交评论》2013年第2期,第150-151页。
    (5)王文斌《全球语境与本土故事——论新世纪捷克“二战”题材电影》,《当代电影》,第83页。
    (6)《以色列反战作家格罗斯曼之子战死黎巴嫩》,《光明网》2006年8月16日,http://www.gmw.cn/01ds/2006-08/16/content_465569,htm。
    (7)选自电影《波弗特》。
    (8)Michael Rogin, Kiss Me Deadly:Communism, Motherhood, and Cold War Movies, Representations, No.6(Spring, 1984),P5
    (9)Paul Julian Smith, Men in Trouble, Film Quarterly. Vol.64.No.1(Fall.2010), P13
    (10)(11)同(6)。
    (12)李广昌《民族主体性的阐释焦虑》,《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第33页。
    (13)佐斌《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期,第42页。
    (14)同(13),第40页。
    (15)同(12),第37页。
    (16)张倩红《以色列蓝皮书(201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
    (17)同(16),第2页。
    (18)犹太教中最为保守的一派。他们的生活强调以家庭为中心,部分哈瑞迪犹太人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通常不与改革派即世俗犹太人交流。
    (19)黄福武《现实中的神话——以色列基布兹现象浅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第3期,第61页。
    (20)https://lishi.xilu.com/20140217/1000010000294556_2.html。
    (21)#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