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战题材电影述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Hong Kong Anti-War Film
  • 作者:颜汇成 ; 姜庆丽
  • 英文作者:Yan Huicheng;Jiang Qingli;
  • 关键词:香港 ; 抗战电影 ; 内地、香港和台湾 ; 爱国情怀
  • 中文刊名:DDDY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 机构: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出版单位:当代电影
  • 年:2015
  • 期:No.234
  • 语种:中文;
  • 页:DDDY201509031
  • 页数:4
  • CN:09
  • ISSN:11-1447/G2
  • 分类号:122-125
摘要
香港抗战电影形式多样、意义深远。在战时,它起到了号召海内外同胞积极支援祖国抗战的作用;在战后,它发挥了凝聚华人世界、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能。因此,香港抗战电影是中华民族殊堪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世勉力探讨、发扬光大。
        
引文
(1)这是依据:余慕云《香港电影八十年》、《香港电影史话》;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的《香港电影80年》;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等资料粗略统计的结果。
    (2)整理自:余慕云《香港电影史话》(第二卷、第三卷),香港: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7年版;余慕云《香港电影的爱国主义传统——战前香港爱国电影概貌》,载《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百年特刊》,北京:中国电影年鉴社2005年版,第576页。
    (3)这句评论源于笔者早年的资料摘录,但所记出处有误,目前暂未查考到准确来源,请读者谅解。
    (4)参见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80年》,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5)附逆影人:泛指上海沦陷期间,在日伪电影机构“中联/华影”工作的电影人。如:张善琨、张石川、岳枫、周璇、朱石麟等。战后,他们受到舆论声讨,甚至被斥为投敌卖国的“文化汉奸”。
    (6)傅葆石《回眸“花街”:上海流亡影人与战后香港电影》,载《现代中文学刊》2011年第1期。
    (7)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简称“自由总会”。始于1953年2月,时称“自由影人协会”。1955年以粤语片技术人员为主,改称“港九电影从业人员自由工会”;1957年经历“九龙暴动”后,为洗脱工人色彩,改称“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其核心成员有:张善琨、童月娟、王元龙、王引、林黛、乐蒂、张彻等。该会受台湾当局支助,是香港电影业的“右派组织”,负有协助台湾政府审查香港电影及影人的职责。同时,该会也是港台两地影人沟通的桥梁。
    (8)史博公《一种题材别样风采——中国抗战题材电影述评(1932—2005)》,载《当代电影》2005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