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of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in Support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s
  • 作者:胡平波
  • 英文作者:HU Pingbo;
  • 关键词:合作社 ; 生态化建设 ; 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 ; 构建
  • 英文关键词:Cooperatives;;Ecological construction;;Innov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Construction
  • 中文刊名:NJWT
  • 英文刊名: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 机构: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11-09 13:40
  • 出版单位:农业经济问题
  • 年:2018
  • 期:No.468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与支持政策研究:基于合作社生态化建设视角”(编号:71563015);;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农业合作社生态经营与环境规制研究”(编号:JD1554)
  • 语种:中文;
  • 页:NJWT201812014
  • 页数:13
  • CN:12
  • ISSN:11-1323/F
  • 分类号:98-110
摘要
合作社生态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可以促使农民树立生态观念,推动生态农产品开发与组织生态文化建设,从而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政府主导是推动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的关键,科研院所与服务机构是促使生态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基础,企业与农村精英创新是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关键。有效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需要实现观念、技术与制度的协同创新,需要推动生态创新单元有效运行、创新成果实现与推广。以江西省芦溪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分析为例发现,芦溪县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支持本地的生态农业创新活动,不断推动合作社生态化建设,实现芦溪县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s is conducive to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farmers can make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organization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is the key to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ce institutions is found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the enterprises and rural elites is the key to achieve innovation driven cooperative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effective regional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novation system needs to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technology and system,and it need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innovation units and the real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results. In construction of "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zone" in Luxi county,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is found that: Luxi county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local ec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so a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realiz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of Luxi county.
引文
1.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1937
    2.COOKE P,et al.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he role of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ed world[M〗.London:The Cromwell Press,1998
    3.陈国铁.我国企业生态化建设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4.陈悦,刘则渊,苏立新.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的理论构建.科学学研究,2014,32(2):170~177
    5.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
    6.冯之竣.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高月姣,吴和成.创新主体及其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科研管理,2015,36(10):51~57
    8.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求是,2012(5):33~36
    9.韩立民,赵新华.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分析及优化创新环境的对策---以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青岛试点为例.科学学研究,2006(S1):304~308
    10.李建峰,姜鹏.加快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科学学研究,2007(S1):89~92
    11.李兰冰.区域创新网络的多层次发展动因与演进机制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45~48
    12.李雪松,伍新木.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3):293~297
    13.李顺才,邵凤英.区域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障碍及其化解.管理学报,2006,3(1):109~112
    14.李正风.从“知识分配力”看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与走向.科学学研究,2003(4):405~408
    15.刘劲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概念的再界定.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5):5~8
    16.刘友金.论集群式创新的组织模式.中国软科学,2002(2):72~76
    17.柳御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8.宁堂原,焦念元,韩宾,安艳艳,李增嘉.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其技术群构成.中国农学通报,2007(10):158~162
    19.卜晓军,任保平.中国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光明日报,2009-06-16:012
    20.乔娟,季柯辛.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机理、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农业经济问题,2017(2):64~74
    21.饶扬德,李福刚.地理邻近性与创新:区域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视角.科学学研究,2003(4):20~24
    22.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情境、内涵和政策.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16~1724
    23.田先红,王德福.乡村农技服务:在改革中沉沦---从肉价上涨谈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8~180
    24.童昕,王缉慈.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创新网络.中国软科学,2000(9):81~84
    25.温铁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环境保护,2007(1):25~27
    26.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科学学分析.科学学研究,2003(S1):283~288
    27.熊肖雷,李冬梅.创新环境、协同创新机制与种业企业协同创新行为---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2):158~165
    28.尹艳冰,赵宏.循环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5~48
    29.余谋昌.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新视野,2003(4):64~67
    30.王军生.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我国西部某城市为例.经济管理,2008(16):86~90
    31.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地理研究,1999(4):357~362
    32.王松,胡树华,牟仁艳.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溯源与框架.科学学研究,2013,31(3):344~349+436.
    33.张磊,罗远信,喻元秀,刘金龙.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中的角色.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65~71
    34.张晓山.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5.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6.[美〗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7.周长辉,曹英慧.组织的学习空间:紧密度、知识面与创新单元的创新绩效.管理世界,2011(0):84~97
    38.周子范,贾福辉.组织社区型创新体系构成要素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6(S1):320~325
    (1)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3.3万家.人民日报,2017-09-10:10
    *现代农业生态技术主要包括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企业生态化是指企业以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生态技术为核心,创立无污染、着重于避免废物的生产系统,建立物质多层次利用的生态体系,同时在企业中树立生态的组织文化并改善其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对产品开发、设计、生产、流通和营销等过程全面“生态化”,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朝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企业行为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企业经营模式
    *严格上讲,除了生态农产品开发以外,还有生态服务项目开发。如果合作社是以农村生态旅游、生态休闲项目经营等为基础的话,那么合作社生态化建设应该是生态农业服务项目的开发。但是,开发生态农产品与开发生态农业服务项目具有类似的创新要求与特点,因此本文没有重复叙述
    *这里的服务机构主要是指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由于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农村缺乏足够的创新资源,因此市场自发形式的专门从事农技服务的盈利性组织很少
    (1)资料来源:2017第3期《芦溪三农》第53页,中共芦溪县委农工部内部刊物
    *这里所指的企业一般是指经营业务涉农的农村企业,它们能够与生态农业创新体系发生互动,是生态农业创新的主体。那种没有涉及农业经营的工业企业,其经营活动可能与整个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创新互动与交流,因此不会成为生态农业创新的主体
    *需要注意:如果农村精英注册的公司是以家庭管理为核心运作方式的个人独资企业,那么整个独资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都是基于精英农民个人的能量,本文把该创新活动归为精英农民的创新活动;如果精英农民注册的公司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运行的,则是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基于一个组织(或者企业的核心团队)的创新活动,本文把该创新活动归为企业组织创新活动
    (1)资料来源:新浪博文.庐山市蓼南乡农民刘方西:鄱阳湖畔起舞生态农业的白天鹅.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9a51750102wwni.html
    (1)农业部.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通知(农计发[2015]1号)
    (2)来自2017年8月18日的《萍乡日报》的报道.芦溪:蓄势谋“变”绘就新画卷
    *一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四区:特种稻米示范区、优质畜禽示范区、绿色蔬果区、花卉苗木区;一带:休闲农业示范带;多基地:多个特色农产品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在芦溪县银河镇敖家坊村建立100亩水稻新品种超级稻试验示范基地
    **在芦溪县银河镇敖家坊村建立260亩水稻病虫害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周敦颐: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在芦溪5年期间,创办濂溪书院,广传宇宙、太极等思想,对当地人民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在芦溪县濂溪书院旧址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
    (1)李筠,刘玉环,万益琴.畜禽业沼液微藻生物治污工程技术.科技广场,2012(12):134~138
    (2)资料来源:2017第3期《芦溪三农》第53页,中共芦溪县委农工部内部刊物
    (3)资料来源:2017第3期《芦溪三农》,中共芦溪县委农工部内部刊物
    *农艺专家钱环璞通过八年努力研制了功能性保健性紫红米,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成为江西省著名品牌。紫红米呈紫红色、透明状,富含一般水稻中缺乏的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生物碱、强心苷、天然色素、木酚素和钙、铁、磷、硒等微量元素
    **该案例获得国家环保部、江西省环保厅、农业厅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肯定,2016年被列入江西省“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典型进行推广。资料来源:江西省芦溪县农业局内部资料
    (1)资料来源:2017第3期《芦溪三农》第50页,中共芦溪县委农工部内部刊物
    (2)资料来源:大江网(萍乡频道):“站长大姐”周翠梅:用爱谱写农技推广辉煌篇章.网址:http://px.jxnews.com.cn/system/2012/07/09/012034413.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