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性秩序”理论下的德性养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表意性秩序"与"工具性秩序"是学校中道德传递和控制技能的两种社会结构,表意性秩序追求文化认同和传统伦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表意性秩序"理论下的德性养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表意性秩序仪式的形式和内容,使学校对学生德性的养育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阵地,以避免德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想起来才要"的尴尬境地。
        
引文
[1][2]巴索·伯恩斯坦.阶级、符码与控制——教育传递理论之建构[M].台北:联经出版社,2007:50-76.
    [3]谢维和.伯恩斯坦的“表意性秩序”理论及启示[J].教育研究,2014(2):61-65.
    [4]张鹏.论德性涵养及其实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6-37.
    [5]黄彦华.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幸福与德性[J].理论界,2014(2):97-99.
    [6]赵伟.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2):41-43.
    [7]王凌,曹能秀.从“儿童中心”到“探究群体”[J].比较教育研究,2003(6):40-44.
    [8]徐湘荷.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计划[J].上海教育科研,2005(1):53-55.
    [9]周淑萍,韩菲.生态体验德育浅析[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4(2):1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