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债转股重启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对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白洋
  • 中文刊名:CJJX
  • 英文刊名:Money China
  • 机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财经界(学术版)
  • 年:2019
  • 期:No.502
  • 语种:中文;
  • 页:CJJX201902055
  • 页数:1
  • CN:02
  • ISSN:11-4098/F
  • 分类号:76
摘要
<正>一、债转股重启背景我国初次实行债转股是在1999年,当时正值国企改革,众多国企亏损严重,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较高的坏账。为了缓解双方的压力,财政部出资建立了四大AMC收购不良贷款,并将贷款变为股权,以收取每年分红的形式实现收益和退出。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
        
引文
[1]王好强.债转股重启在即多重问题尚待解决[N].金融时报,2016-04-07(005).
    [2]张连起.债转股重启绝非昨日重现[N].人民政协报,2016-04-08(006).
    [3]王百荣.债转股重启:银行迎来转型契机[N].中国经济导报,2016-10-19(A03).
    [4]陈彦蓉.债转股重启:用好市场法治“两只手”[N].金融时报,2016-10-24(008).
    [5]王百荣.债转股重启具积极意义[N].中国改革报,2016-10-20(004).
    [6]张洽棠.中钢债务重组获批17年后债转股重启[N].中国经济导报,2016-10-18(B01).
    [7]张学光.债转股重启AMC大潮归来[N].华夏时报,2016-10-17(010).
    [8]康殷.中钢拔得债转股重启头筹产能过剩国企成重点目标[N].证券时报,2016-09-21(A06).
    [9]韦奕冰.中国债转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马喜立.商业银行以债转股方式处置不良贷款的利弊分析[J/OL].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